北方露地甜瓜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10-09 作者:魏传信

  甜瓜白粉病是为害甜瓜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生较为普遍,对露地甜瓜生产影响极大,一般病株率5%~15%,发病重时,病株率可达70%以上。该病多发生在甜瓜结瓜期及成熟期,尤其在植株生长衰弱时,容易发生流行,造成甜瓜严重减产,降低商品品质和产值。

  1 病原及为害症状

  白粉病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在甜瓜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叶柄、茎蔓,一般不为害果实。发病初期,叶面和叶背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较多,以后病斑向四周扩展,呈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多个病斑逐渐连在一起,使整个叶片布满白色粉状物,白色粉状物逐渐变成灰白色或褐色。发病重时,叶片枯萎、卷缩、变脆,但一般不脱落,叶片光合能力下降或丧失,叶片枯黄,停止生长。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作物上越冬。第二年以子囊孢子为初侵染源,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病菌孢子随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蔓延,孢子萌发适温为15~30℃,相对湿度80%以上,有微风适于孢子的飞散。白粉病在10~25℃时均可发生,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雨后干燥或少雨,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和流行。夏初进入雨季时,易发病或流行,坐瓜四周的功能叶片最易感病,随坐瓜的增多,植株抗病力下降,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药剂防治。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同时进行物理防治,以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3.1 选用抗病品种

  甜瓜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的抗性较强的品种是控制白粉病发生的一项有效措施。

  3.2合理轮作

  清洁田园,与非瓜类的蔬菜、大田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可以大大减轻白粉病的发生。在甜瓜生长期,及时除草、摘除病叶和老叶,并将杂草、残留物、病叶带到田外集中烧毁。收获后,及时清除杂草及残留物,并进行土壤消毒。

  3.3苗床消毒

  苗床土进行消毒,以达到苗齐苗壮、根系发达的目的,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准备苗床土时,可与杀菌剂混合均匀使用。可选用甲霜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均匀混配,混好后,10g药剂拌30kg土,采用上铺下盖的方法。

  3.4 合理施肥

  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合理增施磷、钾肥,并施用生物菌肥和腐熟的有机肥;生长中期注意追施磷、钾肥,适时喷叶面肥,培育健壮枝蔓,增强群体抗病性。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及时整理枝蔓,增强植株抗病力。

  3.5防旱排涝

  创造适宜甜瓜生长而不利于白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及时灌水,防止干旱。灌水原则: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不浇大水浇小水、不浇明水浇暗水,最好采取膜下滴灌。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

  3.6 物理防治

  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叶面,在叶面形成一层薄膜,可防止病菌的侵入,起到防病的效果。

  3.7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不当会使植株叶片受害,产生药害,不能乱用药。应在植株发病初期及早喷药,以控制病害的蔓延。发病初期预防,可喷洒2%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3%多氧清水剂800倍液,4~5d喷一次,连喷2~3次;发病初期治疗,可选用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62.25%腈菌唑·代森锰锌(仙生)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或30%特福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等交替进行全田喷雾,5~7d 喷一次,连喷2~3次,可以有效控制白粉病的为害。

  编辑:王慧

  审核专家: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主任编辑 刘学兵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