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生笋用竹管理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10-12 作者:夏志文

  (1)除草松土。每年6~9月进行1~2次除草,深度6~10厘米。要求除尽草根,不伤竹鞭和笋芽。松土在冬季结合挖冬笋进行较好,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

  (2)合理间作。造林1~3年内,林地间种农作物、药材或绿肥。如大豆、绿豆、猪屎豆等。不要选择芝麻等消耗地力大的作物或玉米、高粱等高秆农作物。

  (3)施肥培土。笋用林每年667米2施有机肥料30~50担或塘泥50~100担为宜。有机肥料结合冬季松土和挖笋时施用效果较好,将肥料直接填入毎个已挖出冬笋的穴内,上覆一层土,或松土后开沟施肥。夏秋挖鞭笋后,可施用人粪尿。追施化肥最好按氮、磷、钾5:1:2的比例配施,在春季出笋前施1~2次催芽肥,秋季笋芽分化时施1~2次排芽肥。培土是笋用竹的栽培特点,培土可结合施肥进行,先施肥,后培土。

  (4)留母更新。留养母竹的目的是调整竹林结构,使林内光、水、温、肥更充分地得到利用,达到稳产高产。毛竹的合理立竹度为每亩150~200株,竹龄组成为1~2年生占33%,

  3~4年生占30%,5~6年生占20%,7~8年生占15%,9~10年生占2%;雷竹、刚竹、淡竹等,每年保持每亩650~850株的立竹密度,竹龄组成为1年生竹占35%,2年生竹占30%,3年生竹占30%,4年生竹5%。每年按合理立竹度和竹龄组成比例,留养一定数量的新母竹,同时在冬季砍伐老母竹。

  审核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副教授 王玉庆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