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虫的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10-15 作者:陆俊姣 |
1、为害特征
黏虫别名粟夜盗虫、剃枝虫。为害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以幼虫为害叶片,大暴发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严重损害作物生长,并造成严重损失。我国除新疆发生情况不明外,其他各地区均有发生。黏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一年发生1~8代,发生代数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成虫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和趋糖醋液习性,3龄后幼虫有假死性。
2、防治方法
防治黏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黏虫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
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片上产卵的习性,在麦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诱集产卵,然后集中销毁。
可用糖醋盆、灯光等诱杀成虫。
在幼虫低龄期,可选用灭幼脲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董晋明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蔬菜茶黄螨的防治方法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