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冻后桃树咋夏剪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10-16 作者:王万魁

  2018年4月6~7日刮了一场寒风,使华北、西北等果区好多各种经济林果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倒春寒。相当地域桃、樱桃、杏绝收,果农欲哭无泪,部分果农放弃管理,甚至挖树毁园。可以说,冻害在一定程度促使了品种的更新换代。挖树换种,去劣换优未免不失为灾后的一种选择。但对于适宜市场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桃品种,还必须在生长期给以防病治虫,继续夏管、夏剪,寄望来年丰产丰收有个好收益。在这里,我淡一下花期冻害的桃树应如何进行夏剪?

  一、挂果树与受冻害树营养分配区别

  1.挂果树。

  挂果树开花结果长新稍利用的是贮藏营养,营养分配中心是开花结果,其次是营养生长长新稍。在桃果成熟前始终以幼果、硬核、膨大为主兼育新稍生长和花芽分化。它的营养分配相对是平衡的,夏剪工作较轻,因为果实压冠树不狂。

  2.冻害无果一身轻的桃树。

  除个别品种抗寒性差,如早红不软、红不软、山东大红桃等品种受冻害后需要一段时间恢复,第一次旺长期肯定会略推迟。其它品种随着气温逐步升高,进入五月份就到了桃树第一次营养生长高峰,也就进入根系的第一次生长高峰,极容易造成枝条的两级分化,因为没有果实了只能把多余肥供给条子旺长造成光照恶化。所以,进入五月份必须给桃树进行一次夏剪,相对也要重点。

  3.夏剪方法与注意事项。

  主要采用疏、短截(重摘心)。

  疏:就是不要考虑四月份抹芽工作,有意多消耗些贮藏营养,能使上下尽快恢复平衡,使旺长转中庸生长。再者,四月份不存在光照问题,受冻害的桃树有没有几个果子,即使正常结果也可把抹芽工作放到5月份二合一次完成。主要是现在人工费太贵了,工人相对也难找,绝大部分品种价格也不是太好。面积大的更是无法实现人工的精细化管理。面积小的桃农可以在四月份进行一次抹芽工作。

  截:也就是重摘心。一般根据较强发育枝长势决定短截长短,为3~5寸为宜。为什么不提几个芽几片叶呢?实践中发现所谓留1~2个芽子在嫩稍情况下,根本无法操作,叶腋间很难看见芽子。部分品种芽子节位高,2~2.5寸都是盲芽,剪后最后只能是死桩一个。如澳红脆、春美桃等品种。还有一个好处,通过短截留桩3~5寸,桩就硬了,在桩上能萌发副稍1~3个,只要是5月份剪截的,不管是华北系列还是华南系列品种都能成花为好的结桃枝。桩硬了即使大型果也不至于果实成熟时贴在树杆上磨擦受伤(主杆形)。所以,夏剪时留3~5寸好操作,不需细看有芽无芽,下手快、效益高。

  疏:就是疏密留稀,解决树体基本通风透光。也可用手直接把多余新稍拽掉,以勉芽子节位低的品种疏枝不彻底而重新萌发使光照恶化。采用抹芽、截(摘心)、疏技术都是在平衡树势和枝势,解决通风透光是为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为目的。

  二、花受冻害后不能急着剪枝

  花冻了没了果子,有些桃农就干脆搞一次重回缩修剪,重新发育新枝成花第二年结果,这从理论上讲是行得通的。但是,冻害已使桃树树体机能下降抗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病害乘虚而入,暴发想不到的病害。如河南陕县工作站2016年春遭遇了倒春寒后,暴发了大面积桃缩叶病,桃农损失惨重。2015春倒春寒运城市大部分县桃树抗性弱的品种流胶病严重发生,造成局部桃树死枝死树。

  此时修剪只能是雪上加霜,使上部和地下生长极不平衡,加重根系生长不良而使树势更加衰弱,毛病增多致使恢复期延长。所以,灾后更应加强管理防病补养工作(叶喷高级营养JFN原粉),尽快恢复树势。

  三、化控加夏剪是最佳黄金搭挡

  受冻害的桃树没果一身轻,除过营养生长还是生长,秋施基肥加花前补养的一定长得很旺,加上生长时间太长了,在生长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光照恶化,采用见旺长光照不足就修剪的方法太难做到了。即使3~5亩桃农也不愿意那么干,因为没有桃果了。但是,你还得考虑明年拿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化控。做得好的可在秋季简单的搞一次带叶秋剪或不搞一次夏剪和秋剪,可节约大量的劳动成本,何乐而不为呢?化控技术严格,主要要学会判断树势加上砧木、品种、施肥多少、综合考虑进行差异性施化控剂,经验是很重要的。不要盲目化控,轻了作用不大,还会继续旺长,重了就会发生药害,可能2~3年都不长条,叶少、小、节间极短。只要造成了药害,很难用赤霉素把它解开。待自然消耗了化控剂才能恢复自然生长。进入五月份就可进行化控(新稍长到15~20公分)。第一次用时可适当重些,如10天后控不住长势,可酬情再用一次,即使控死了,秋季也会消耗掉的。新稍刚好就是1.5尺左右的结果枝。适合桃树化控药剂有:PB0、多效唑、稀效唑。建议用PB0和稀效唑,多效唑有微毒。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一萍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