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地区旱地谷子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11-01 作者:王继宏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3.6~7.5℃,多年平均降水量384mm,春季平均气温7~9℃,平均降水量仅为50mm左右,占年降水量的13%,因此春寒春旱是主要农业气候特征。近年来大同地区谷子播种面积稳定在25~30万亩,其中旱地谷子播种面积占80%以上,是当地主要杂粮品种之一。克服春寒春旱的气候特征,确保适时播种、准时出苗,提高出苗率是当地旱地谷子稳产高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地膜覆盖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近年来当地谷子种植主推技术。根据多年的技术推广实践,现对地膜覆盖为主的旱地谷子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加以总结。

  一、适宜范围

  旱地地膜谷子栽培技术是一项集抗旱、增产为一体的新技术。北方旱农地区无霜期为110~150天,凡海拔2200m以下、≥10℃的活动积温在2000℃左右、年降水400mm左右地区的旱川地、山坡梯田和不保灌水的川地均可种植。根据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旱地谷子地膜覆盖综合栽培技术在大同辖区包括阳高、天镇、大同、浑源、灵丘、广灵、左云各县均适宜推广,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谷子是当地主要传统秋粮作物,耕作模式为大田单作。

  二、增产指标

  根据广灵县多年旱地谷子地膜覆盖对比试验,谷子地膜覆盖后较露地增产20~60%之间。如2009年地膜覆盖谷子试验田平均亩产420公斤,比露天对照田增产58%,2012年地膜覆盖谷子试验田平均亩产480公斤,比露天对照田增产23%。试验表明,干旱严重年份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三、品种选择

  根据近年来当地谷子品种推广实践,张杂3号、张杂5号、东方亮、晋谷21等品种是当地主要谷子种植品种。张杂谷子只能种植F1代,种植后代减产30%以上。地膜覆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选用品种以生长期较长的品种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四、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选地  由于谷子谷粒小,芽弱,顶土能力差,因此要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质地疏松,背风向阳,中上等肥力的地块,切忌坡陡、砂石、沙化、瘠薄、林边、杂草丛生及重茬地内种植。 谷子对土壤要求虽不严格,但最忌连作,连茬容易消耗土壤养分,往往引起病害发生。谷子前茬最好是豆类,其次是玉米、高粱、薯类等作物,前茬以马铃薯和大豆茬最好。

  2.整地  大同地区春季少雨,冬季缺雪,秋季降雨偏多。根据多年生产经验,采取“三墒”整地的办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耙耱保墒:早春风多降雨少,土壤水分散失快,通过多次进行耙耱,可以破除地面龟裂,弥补裂缝,消灭坷垃,切断土壤的毛细管,保蓄土壤水分。浅耕踏墒:播前随着温度上升,杂草开始萌动发芽,在播前6~10天左右进行浅耕操作,目的是活土除草,提温保墒,破碎坷垃,结合施肥,促苗早发。碾压提墒:视土壤墒情,可在播前、播后进行一次或多次碾压,使土层下松上实,促进下层水上升,有利于播种和出苗。

  3.施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播种前施足底肥是满足谷子生长发育要求的重要措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用量以高产田每亩4000~6000公斤、中产田每亩2000~4000公斤为宜。为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可以补充一些氮、磷、钾化肥,如磷酸二铵,每亩20公斤与农家肥混合施用。施肥时间和方法以收获后结合秋耕施入为好。没有来得及秋耕的,可于春天土壤开始返浆时结合春耕施入。

  4.覆膜  选用0.008mm×750mm的超薄膜, 采取人工或机械覆膜,做到铺平、铺正、拉紧、压严、紧贴地面达到不跑温、不漏气、风揭不动、草顶不起,采光面不少于45cm,若是坡地按等高线覆膜。

  (1)抢墒覆膜  如头年秋雨充沛,冬春雪多时,在土壤解冻后,4月上旬就抢墒覆膜; 春翻施肥地块做到一边耕翻整地一边覆膜,翻地后,覆膜不过晌不过夜。

  (2)等雨覆膜  如春墒差时, 在不误农时的基础上,等雨覆膜;春施肥地块,等雨春翻施肥整地覆膜或早春耕翻施肥整地后,等雨覆膜。

  5.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翻晒2~3天,激活生理活性,忌水泥地过烧,然后盐水漂秕,浓度10%,再用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2小时,晾半干时瑞毒霉拌种包衣,最后风干备用,注意绝对不能混入杂质,影响精播。

  6.土壤处理  主要是防治地下虫害。看情况使用药剂毒杀,如可使用锌拌磷等。

  (二)播种

  1.播期  大同地区春播谷子应选择在0~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为好。一般选择在5月1日-5月20日之间播种为宜。

  2.播量  按照亩留苗数,发芽率等计算,每亩用种量0.5~1公斤。

  3.播深  播种深度应根据墒情好差来定,墒情好易浅,墒情差易深,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为宜。

  4.播种方法  采用自制鸭嘴式播种机(仿玉米播种机)。二人操作播种机,沿地膜走向拉动播种机,一次播种二到三行,每天播种50亩,亩播量0.5公斤。播后用脚踩压播种机孔,不需要覆土。这样,播种孔形成一个小坑,集水量可达降雨量的4~5倍,根系增加一倍以上。

  (三)田间管理

  1.早间苗、促壮苗  “谷间寸,顶上粪”。谷子早间苗可以减少谷苗拥挤,改善谷子光、水、肥的环境条件,有利促进根系发育和形成壮苗。间苗时间以苗高一寸左右(3-4叶)为好,并按各品种特性一次性间苗至要求密度。

  2.合理留苗,发挥单株生产潜力  旱地谷子亩留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亩留苗2万~2.5万株。“张杂谷”属大穗类型杂交种,穗长达可40cm,且分蘖率较高,因此栽培管理上要侧重发挥个体优势,掌握稀不宜密的原则。据多年实践结果,旱地亩留苗1.5~2万株为宜,在此范围内掌握好地宜密,差地宜稀。

  3.追肥保高产  旱地谷子应趁雨追肥,亩追施硝酸铵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张杂谷”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吸收水、肥能力强。高产田要求追三次肥。第一次,5至6叶期,顺垄撒施尿素5公斤/亩。结合中耕、定苗将肥料翻入土壤中。第二次,在拔节期(苗高一尺左右)撒施尿素10公斤/亩,方法同上。第三次,在孕穗期,趁雨天或结合灌溉追施尿素10公斤/亩,张杂谷5号灌浆期可再追施尿素5~7.5公斤。

  4.多中耕,勤管理  农谚讲“谷锄三遍,八米二糠”。谷子早中耕,多中耕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还可以提高米质。苗期土壤湿度大时,可进行深锄散墒,深度4~5厘米。干旱严重时,可浅锄保墒,此期可进行多次中耕。既可减轻杂草危害,又利于形成谷子壮苗。

  (四)病虫病防治

  谷子主要病害为白发病,主要虫害粟灰螟、粘虫。谷子苗期和拔节抽穗期,易受玉米螟和地下害虫的危害。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抗(耐)病品种为主,以栽培为重点,物理、化学防治有机结合防治措施。一般虫害,可亩用50%辛硫磷50毫升兑水40公斤或用10%吡虫啉15~20克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粘虫低龄幼虫期可用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灭幼脲1号、灭幼脲2号或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且不杀伤天敌。新技术,使用黄板或灭虫灯。以减少化学公害。谷子灌浆至成熟,特别是早熟品种要注意防鸟害和防倒伏。

  (五)适时收获

  谷子颖壳变黄,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避免风磨鸟啄,造成损失。一般在中秋节前后,即要及时收获。不然秋风一刮,籽粒脱落,造成损失。收获后不要立即脱粒,堆放晾晒一周以上,可提高后熟产量。

  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 石建国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