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发布9月"科学"流言榜科普中国微信 2019-10-08 |
01
【科学辟谣】血脂异常、高胆固醇患者应远离“他汀”
谣言:
健康教育专家雷蒙德·弗朗西斯(RaymondFrancis)拍摄视频表示,常用降脂药他汀虽然能够降胆固醇,但不能预防心脏病发作,而且服用他汀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衰竭,导致生命危险。
辟谣摘要:
他汀不只是降脂药,而被认同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已经被各类指南确定为: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最重要的一线药物之一。他汀长期服用可能会伤肝,但概率极低,长期应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远高于新发生的糖尿病。轻中度肾脏病患者应用他汀降脂,非但不会加重肾衰,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肾脏功能;至于“他汀药增加肿瘤风险”的说法,目前更是毫无证据。客观上讲,任何药物多少都有一些副作用,但如果全盘否定其积极功效,显然是不明智的。
02
【科学辟谣】孩子过敏忍一忍就能好
谣言:
过敏就是皮肤起疹子、发痒、打喷嚏,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过敏了,忍一忍就好,不需要去医院检查。
辟谣摘要:
过敏无小事,严重可致命。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机体在受到同一抗原物质的刺激之后,会产生一种异常或者是病理性的免疫反应。过敏原可以是食入性的,也可以是吸入性的。过敏不仅仅是皮肤上的反应,而且有可能会损伤其他器官。小儿过敏病情比较复杂,严重时可引发哮喘、休克等症状,发现过敏症状需及时就医。
03
【科学辟谣】生吃鱼胆能清肝明目和消火
谣言:
在湖南、湖北等地,每年冬天都有人(特别是老年人)吃草鱼、青鱼的鱼胆。因为生吃鱼胆蛇胆能够清肝明目、治疗眼病,还能够增强视力。
辟谣摘要:
鱼胆不论生吃、煮熟或泡酒,均可能引起中毒。每年急诊科都会接诊好几例因吞食鱼胆致中毒的患者,以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大多数人是因为听信“偏方”,认为鱼胆能清热解毒才导致中毒。鱼胆的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组织胺、鲤醇硫酸酯钠及氢化物等多种生物毒素,具有细胞毒作用,致使细胞变性或坏死。此外,这些有毒物质还可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全身过度炎症反应。
04
【科学辟谣】万能保健品直降血糖,不吃药不打针
谣言:
有“资深”糖友拿自己举例,表示吃保健品对降血糖很管用,长期服用可以不用吃药和打胰岛素了。
辟谣摘要:
“保健品”提法有误,严格来说只有保健食品的分类。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宣称疗效,它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长期服药,同时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免引发多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千万不要将保健食品当作“救命稻草”而擅自停药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
05
【科学辟谣】药品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谣言:
“一分价钱一分货”,越贵的药疗效越好,质量更有保障。
辟谣摘要:
药品是用来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的好坏不在于贵不贵,而在于对不对症。比如胃痉挛应该服用阿托品解痉、止疼痛;硝酸甘油迄今仍是公认的治疗心绞痛的“救命良药”,这些药疗效可靠,价格便宜。有些患感冒的病人常常要医生使用抗生素,却不知道几十元、上百元的头孢菌素仅对细菌性感冒有效,对病毒性感冒无效,还可能带来副作用,产生耐药性,对病人有害。药品价格是根据其原料成本、工艺过程、销售环节等因素来决定的,与疗效不成正比。真正的用好药应该使用对症之药,并非越贵越好。
06
【科学辟谣】误吞鱼刺,可咽米饭、喝醋解决
谣言:
误吞鱼刺时,建议咽米饭、喝醋,或者整团青菜往下呑、咽馒头。
辟谣摘要:
误吞鱼刺卡喉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及时就医。鱼刺卡在食道里,毗邻心肺、支气管、主动脉等器官,会导致食管损伤穿孔、纵膈感染、肺部感染、主动脉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喝醋不科学,单纯把鱼刺放在醋中浸泡,也需要3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软化效果。呑咽米饭馒头,会让异物往深处移动,不但增加取出来的难度,同时会引发感染、溃疡等。
责任编辑:xiaopanfeng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