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穿内衣得乳腺癌?不穿乳房又下垂?到底该怎么穿?一次说清楚

科普中国微信 2020-01-13

本文专家:颜雅,南开大学医用生物材料博士

 

人一生穿过的衣服很多

但唯有内衣是最值得关注的

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

调整型、运动型、舒适型

……

但很多女性表示

回家把内衣脱掉的时候更舒服!

在网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观点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女性穿内衣会不舒服

那为什么还非要穿呢?

网上的说法还真不少

有人说

穿内衣可以调整胸型

不穿就会变难看

穿内衣可以减少副乳…

还有一种说法是

内衣不能总穿

卡着影响血液循环

容易导致乳腺增生甚至癌变

那么女性内衣该怎么穿?

不穿内衣有什么好处?

真会导致乳房下垂吗?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内衣真能去掉副乳吗?

首先要知道,副乳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先天发育异常形成的副乳。

这类副乳属于胚胎发育时的异常,必须通过手术去除,完全依靠内衣是无法消除的。


另一种是内衣选择不合适,造成对胸部的长期不当挤压,从而形成副乳。

如有的女性因为乳房下垂,会刻意把肩带调得过紧,或者内衣罩杯选择太小,把一部分胸部卡在了罩杯的外缘,时间长了都会导致产生副乳。

这种副乳通过调整好合适的罩杯和底围是可以改善的。

“调整型内衣”能调整胸型吗?

胸部的形态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个是胸部的肌肉和悬韧带。

乳房悬韧带就像牵拉大桥上面的钢筋,有韧带的拉拽我们柔软的胸部才能够不下垂,保持挺拔的形态。

这部分相当于是胸部的力学支撑,胸部下垂有很大的原因是衰老导致的悬韧带松弛。

另一个是胸部本身皮下的脂肪和乳腺。

身体的脂肪细胞和周围组织、血管之间有密切的连接,但它们并不会乖乖地按人的意愿改变造型,也不会因内衣的引导而永久改变造型。

因此,这两个部分并不会因为我们穿了内衣而发生结构上的改变。

也就是说,挑选正确的内衣尺码能够修正过去由于长期穿着错误杯型和下围的内衣导致的胸部错误形态,但依靠调整型内衣直接改变胸型,只能是穿时会改变,脱下来,肉该在什么地方还会在什么地方。

不穿内衣会导致胸部下垂吗?

长期不穿内衣,胸部确实会比穿内衣下垂。

因为人在地球上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胸部自身的重量会对悬韧带产生牵拉,长时间坠着会拉长韧带导致下垂,平胸的女性,胸部下垂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

有人说不穿内衣,可以锻炼韧带弹性,反而会让胸部不下垂。

其实,这完全是谣言。

韧带不是肌肉,不是每天用力锻炼会越来越有力气。韧带就像一个橡皮筋,拉多了只会越来越松弛,而不是越来越紧。

如果是胸部罩杯比较大的女性,更应该养成穿内衣的习惯,在挑选内衣时,更要注重选择合适的尺码和杯型。

但真要说不穿内衣的好处,也就是下面这些了。

不穿内衣除了舒服之外,可以减少内衣对于胸部造成的压迫,避免由于内衣尺码和杯型选择不当而带来的胸部不适。

如果是有乳腺增生问题的女性,在经期到来前,由于内分泌水平的波动,胸部可能会有胀痛感,此时应选择比平时宽松一码的内衣,减少压迫。

什么情况一定要穿内衣?

穿内衣,毕竟对胸部是一种束缚,所以有人觉得能不穿内衣,尽量不穿内衣。

但有一种情况一定要穿内衣——运动时。

运动时不仅要穿内衣,还要穿专门的运动型内衣,并且可以根据运动的强度来选择不同的减震等级。

剧烈运动时,胸部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产生较强的震动,这样的震动可能会对胸部造成伤害。

运动内衣的原理,就是通过挤压的方式把胸部牢牢的固定在胸腔上,减少运动带来的位移,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但是运动内衣不适合日常穿着,因为运动内衣会将胸部压扁,时间长了会影响胸型。

睡眠内衣有必要穿吗?

网上还有一类睡眠内衣,说的是在夜间穿着睡眠内衣可以帮助胸部塑形,减少胸部下垂的几率。

那真的适合所有女性吗?

睡眠质量不好的女性朋友,建议睡觉时不要穿内衣。

因为内衣对身体会有一个加压的效果,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网上一直有人说,不穿内衣是因为担心穿内衣影响乳腺,导致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这种说法科学吗?

穿内衣会导致乳腺疾病吗?

事实上,长期穿着尺码不对的内衣可能会对乳腺产生压迫,从而出现一些健康问题,但是正确尺码的内衣并不会压迫乳腺,反而对胸部有保护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购买内衣最好亲身尝试,通常半年左右应该更换,防止钢圈变形。

不合适的钢圈会挤压胸部,影响乳腺健康,也会影响胸部形态。

从统计学上来讲,乳腺癌的发病相关因素中并没有穿内衣这一项,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综上所述

依靠内衣改变胸型的做法

并不可取

穿内衣时

注意选择正确尺码

运动时

穿运动型内衣以保护胸部

如果不介意胸部下垂

日常不穿也可以

责任编辑:于彤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信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