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今晚23时59分!

科普中国微信 2020-08-04

  本文专家:鲁暘筱懿,行星物理学博士,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相信大家都听过,民间常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

  今天,虽是农历六月十四,但又迎来了一次月圆时,最圆时刻出现在今天(8月3日)23时59分。

  要说今晚的月圆可不一般,“十五的月亮,十四圆”这种现象比较罕见。

  “十五的月亮,十四圆”在21世纪这100年长河中只有6次。

  下一次农历十四月亮最圆,要出现在17年以后的2037年6月27日23时19分。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快喊上你的小伙伴一起来围观吧……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可靠吗?

  月亮的圆缺,实际上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

  也就是说,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月亮会随时间推移呈现不同形状。

  当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此时无法看到月亮,这被称为“朔”。而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从地球上看去,这时被称作“望”,即是一轮圆月。

  “朔”的时间为每月初一,月相周期平均为29.53天。

  由此,“望”的时间产生了不确定性,通常为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最早也可能发生在农历十四的晚上,最迟可出现在农历十七的早上。加之月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近地点35万多公里,远地点约40万公里,客观上也造成了朔望交替时间的误差。

  据统计,在21世纪的这一百年中,出现满月的次数是1241次。

  其中,有579次的统计数字支持“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

  468次月圆出现在十五那天,188次月圆会出现在农历十七,而十五的月亮,十四圆则在这百年长河中只有6次。

  为什么月球表面有亮有暗?

  月球表面的明暗,其实很有讲究。

  “明亮”的月陆和“暗淡”的月海——两种主要地形构成了月表世界。

  月球正面主要以月海为主,其中不乏“风暴洋”、“雨海”这样著名的月海。这些月海多为月球内部喷发出来的大量熔岩所填充,熔岩中富含铁、锰等元素,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暗色熔岩平原。

  正面较亮的区域被称作“月陆”,其中富含镁、铝等高反光性元素物质。

  月球背面则以撞击坑为主,其中就有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

  根据统计,月面上直径大于1米的撞击坑有数万亿,并且随着陨石等不断撞击月面,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月面撞击坑的演化,不仅受外部撞击的影响,还受到月球内部地质演化的作用。借助研究这个海量的月面撞击坑样本库,我们就可以反演推断出月球过去的地质演化历史。

  月圆之夜的传说为啥那么多?

  从古至今,民间流传许多月圆之夜的传说。对“人狼”的描述也在不同时期出现在中外民间传说中。

  排除宗教影响,将天体运动和生物生理变化联系在一起的最大“嫌疑”就是水的因素。

  月球引潮力是海洋潮汐的主要成因,而人体中超过八成是水分,似乎月球也应该能引起人体内的“生物潮”,真是如此吗?

  由于人体的尺度比起地球的尺度要小的多,所以月球对于人体不同部分的体液、血液的“生物引潮力”比起地球上海洋收到月球的引潮力要小的多,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潮汐引力对人体作用微弱,但对于地球上的海洋却有着奇特的影响。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会不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呢?

  潮汐作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潮汐作用

  月球引力(引起地球潮汐现象的原因)对海水的作用,也随着各地与月球相对距离的不同而变化。

  地球和月球是在围绕着同一个质量中心旋转,这个质量中心就是地球的地心,也就是地月系统的引力中心点。

  月球绕着地心的旋转周期大致为一个月左右。

  在地球正对月球的一面,引力略大,于是这一面的海水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海面向月球剧烈地突起。背向月球的一面上,地球绕着引力中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要略大于引力,于是海水被推向远离月球的方向,在海平面形成另一个极大值——波峰。同时,由于地球在自转,当地表某处因为地球自转而先后经过这两处海面高度的极大值时,那时就形成涨潮,每天两次。当该地转过这两处海面高度的突起以后,海水自然回落,这就是落潮。

  由于潮汐每日两次规律涨落,人们可以利用海平面高度的这种定时变化,开发蕴含其中的能量——潮汐能。

  潮汐电站

  潮汐电站是将海洋潮汐的势能转换成电能的电站。这也是现今唯一实际加以利用海洋能的发电方式。

  在海湾筑起水坝,形成一个人工水库,涨潮时海洋水位高、水库蓄水,落潮时海洋水位变低、水库放水,蓄水和放水的水流进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21世纪的100年里

  仅有6次的罕见月圆

  就在今晚

  记得抬头赏月

  你最想和谁一起见证历史呢?

责任编辑:于彤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信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