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个人不止会脸红心跳,竟然还有这些反应…

科普中国微信 2020-08-26

一直以来
爱情都是让人难以捉摸的
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可以表达这个意思


两个人刚刚相爱的时候
每天都要见面
分开一会儿
心里就开始互相想念

相处时间久了
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
都会离不开对方


而且
一说到爱情
大部分人就会感到
害羞脸红、心跳加速

那么
你知道为什么身体会这样吗?
爱情是怎么发生的?
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爱情是怎么发生的?

  • 本能学说

进入青春期之后,性器官开始发育,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分泌性激素,在激素的刺激下,引起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这时候每个人都会开始留意自己的外表,关注心仪的异性,在性发育的驱动下,爱情是自然现象。

  • 精神学说

这种学说的代表是柏拉图之恋,即精神恋爱。

强调心灵的契合,有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相互扶持,爱情的到来是水到渠成的。


  • 三角理论

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组成。

爱情是激情,亲密是亲切的身心体验,而承诺包括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短期是爱的抉择,长期是对爱情的忠诚和呵护对方的义务。

爱情有几个阶段?

Fisher将爱情分为三个阶段:性欲、吸引和依恋。

性欲,由性激素驱动。例如雄激素(睾酮)、雌激素(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男女间自然的欲望。

吸引,参与的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和五羟色胺,所以人们常说“热恋中的人是盲目的”。


依恋,参与的激素包括催产素和加压素。恋爱关系趋于平稳,彼此习惯对方的陪伴和存在,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恋爱时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恋爱会引起心理及生理的变化,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通过改变各种激素水平来配合心理-情绪的变化,让爱意更浓。

  • 苯乙胺(PEA)

是一种中枢神经递质,能让人产生极度兴奋的感觉。情侣们互相“来电”时,血液中的PEA含量会比平时高出2-5倍。

  •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人体经历刺激时产生的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瞳孔放大。

恋爱初期或暗恋阶段,往往会紧张、冒汗,这些恰恰就是肾上腺素的生理效应,而这种生理效应是由恋爱情绪所主导的,反映了心理对生理,特别是内分泌系统的效应。


  • 皮质醇

恋爱中的人们不会感到累,吃的少,睡得少,却精神抖擞。其实,身体此时处于应激状态,这是糖皮质激素在发挥作用,即皮质醇的水平升高。

  • 多巴胺

多巴胺是与奖赏有关的神经递质。所以,在恋爱时,只要和爱人待在一起,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感到幸福。


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恋爱时大脑中枢多巴胺水平上升,激活纹状体,给身体带来的愉悦感受。

  • 五羟色胺

五羟色胺的水平与思念是相关的,这也说明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 催产素

催产素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激素,由脑垂体后叶分泌,它可以提高伴侣的忠诚度,而对其他异性不感兴趣。


  • 睾酮

热恋中的男生睾酮水平会下降,表现的很有绅士风度,对伴侣温柔呵护;而女生的睾酮水平会上升,表现的更加积极。

  • 内啡肽

是由大脑下垂体和丘脑下部分泌的神经肽,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让人感到幸福、温馨。

如何看待失恋?

当爱情消失的时候,也希望大家能平稳度过心理和生理上的“戒断”期。


同时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状态,调整好情绪,不要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努力提升自己,等到身体激素水平逐渐平复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责任编辑:魏景霞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信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