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一年中74.5万人因加班导致"过劳死"!工作时间超过这个数要注意…

2021-05-25

本文专家:李四维,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一天就快要结束了,各位“打工人”都下班了吗?
 
你是不是已经坐上了回家的地铁?
 
 
还是仍旧在忙碌的加班?
 
这周末单休、双休还是不休?
 
5月17日,世卫组织和国家劳工组织联合发布全球首份关于长时间工作对生命和健康影响的分析报告指出: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导致了2016年74.5万人死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
 
也就是说,按每周5个工作日算,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或者按每日标准工时8小时计算,连续工作7天不休周末就有“过劳死”的风险。
 
 
这真是一个非常惊人的结果,现代生活节奏快,加班已经是都市打工人的“家常便饭”了。
 
如果你经常加班或连续长时间工作,那么下面我要说的内容,你应该关注一下。
 
加班太多真的会增加心脏病致死风险?
 
是的。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的工种,其中有很多都是需要坐在办公室里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来完成的工作,也就是需要长时间静坐少动,而静坐少动是一种对人体相当不友好的生活方式。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提出: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当今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
 
缺乏运动是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的诱因。实际上大多数人没有得到充足的锻炼,长时间工作更是如同“雪上加霜”,这就造成了各种慢性病的高发。
 
 
如果必须加班,我们该怎么办?
 
可以通过增加体力活动量来降低我们的死亡风险。
 
2012年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每年因体力活动不足造成的死亡人口是530万,如果将体力活动不足的人口减少10%或25%,可减少53.3万或130万人死亡。
 
如果全民达到WHO体力活动推荐量,人均寿命可延长0.8岁。
 
那么,所谓的体力活动推荐量是多少呢?
 
首先,需要满足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果以每周运动五天计,则每天需要运动30-60分钟。
 
中等强度的意思是,当我们运动时,稍微觉得有一点累但又不是很累,在运动时我们可以保持说话,但是不能够有多余的气息唱歌的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能说话不能唱歌”。
 
 
在有氧运动之余,每周要有2-3次的抗阻运动和柔韧性练习,我们传统的八段锦太极拳什么的都是很好的融合了抗阻、柔韧、平衡训练的运动方式。
 
其次,尽量增加普通体力活动,比方说步行、骑车、上楼梯、购物、家务劳动等。
 
最后,要减少静坐少动的行为,保持每小时要起来动个1-5分钟。
 
哪些常见行为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不合理膳食 
 
我国现代城市饮食习惯有几大问题:
 
1、精加工碳水摄入比例过高,杂粮、薯类等摄入不足;
 
2、叶类蔬菜占比少,水果摄入不足;
 
3、奶类、豆类严重不足;
 
 
4、鱼肉、禽肉等白肉比例较低;
 
5、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饮食;
 
6、食盐摄入量超标;
 
7、饮用含糖饮料。
 
肥胖 
 
肥胖是由于体内多余脂肪堆积而导致。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人们肥胖程度的粗略指数,具体算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30为肥胖,等于或大于25为超重。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明显相关。
 
过度饮酒 
 
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能超过25g,女性不能超过15g,否则就称之为过量饮酒。
 
吸烟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会将大量对血管有害的物质直接从肺部入血,长期而持久地伤害我们的全身血管。
 
心脏病有哪些症状?
该如何备药?
 
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有胸闷、气短、心慌、胸痛、头晕等,但出现这些症状,不代表就是心脏病,也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所引起。
 
另外,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时也会出现上述症状,但一般持续时间补偿,休息后可能就会好转,而心脏病患者活动量大时会加重不适。
 
 
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一般最担心的是心绞痛发作,如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变成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有心绞痛发展史的患者朋友们在家里一定记得常备硝酸甘油片和阿司匹林片,如有心绞痛发作,即可舌下含服一粒硝酸甘油,一般5-10分钟即可症状缓解。
 
如进行以上处理后症状仍未有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可嚼服阿司匹林300mg并立即拨打120前往最近的胸痛中心就医。
 
当然,这些药物是针对已经确诊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使用的,如果只是普通的中青年人,我们并不推荐自行备用服用任何药物。如果您怀疑自己心脏有任何问题,记得先去医院就诊,确诊后进行相应的药物处理。
 
 
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的你
是不是接着去加班了
工作固然重要
但身体健康更需要得到重视
提高工作效率
劳逸结合
生活不止眼前的工作
还有健康和快乐 

责任编辑:李秋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