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7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1 地块选择及整地栽培马铃薯的土地不能年年连作,需要实行合理的轮作,最好与其他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制,才能起到减少病虫害和调节土壤养分的作用,适宜与谷类、豆类、麦类等作物轮作,忌与茄科作物轮作。马铃薯属于深耕作物,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深耕宜在前作物收获后及早进行,深耕后,水地应浇水踏实,旱地要随耕随耙耱。2 施基肥施肥对马铃薯块茎的形成、膨大与淀粉积累有显著的影响,不但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改善品质。在马铃薯整个生育过程中,钾肥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氮肥,磷肥需求量最少。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基肥常用农家肥,一般每0.067 hm2施2 000~2 500 kg,在春耕时施入。化肥可作种肥或追肥施用。3 种薯处理选用优质脱毒种薯是实现马铃薯高产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在春播前15~20 d从窖中取出种薯,放在向阳的房间内摊开,为了见光均匀,每隔几天把种薯上下翻动一次,翻动次数应根据种薯堆放厚度而定。催芽时淘汰病、虫、烂、退化种薯,待芽眼萌动后即可切种。种薯切种应在播种前2~3 d进行,种薯切成30~50 g大小的薯块。切薯时遇到病薯,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薯块切好后,放在通风阴凉处摊开,待切口愈合后即可播种。脱毒原原种最好选择直径为3~3.5 cm的微型薯进行小整薯播种,小整薯播种可发挥顶芽的顶端优势,有利于出全苗,同时还可减少切刀传播病毒的机率,从而提高产量。4 适期播种,合理密度马铃薯播种期因品种、气候、栽培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一季作区一般在土壤表层10cm土温达到7~8℃时即可播种,但为了避免夏季高温对块茎形成膨大的不利影响,播种适期应适当推迟,以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根据晋薯27号的特性,种植密度为4 000株/0.067 hm2,行距50 cm,株距30 cm,播种深度12 cm。5 田间管理5.1 查苗补苗春马铃薯播种后,经30 d左右才能出苗。因早春温度偏低,干旱多风,土壤水分损失较大,容易缺苗。查苗补苗应在出苗后立即进行,逐块地检查,发现缺苗立即补种。补种时可选已发芽的薯块进行整薯播种,要深种浅盖,以利早出苗,出全苗。5.2 中耕培土马铃薯具有苗期短,生长发育快的特点。中耕培土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15 cm深的土层内,疏松的土层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膨大。在苗顶土快出苗时第1次培土,培土少量。第2次培土在中耕现蕾期进行,培土高度5 cm,以利匍匐茎的增长和块茎形成。5.3 追肥根据生长情况生育期间还应追肥,一般每0.067 hm2约需纯氮6~7 kg,磷4~5 kg,钾7~10 kg。为了达到经济合理用肥,一般分两次追施,第1次在现蕾期结合中耕培土进行,以氮肥为主,第2次在现蕾盛期进行,以钾肥为主。5.4 浇水马铃薯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作物。从播种到出苗阶段需水量最少,一般依靠种薯中的水分即可正常出苗;出苗至现蕾期,要保持土壤湿润;现蕾至开花是结薯盛期,需水量需求最多,这期间不断供水,可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块茎形成膨大,还可防止次生薯的形成。浇水最好实行沟灌或小水轻浇勤浇水。5.5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早疫病在发病初期进行,用质量分数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晚疫病可用72%克露1.2~1.5 kg/hm2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 d喷1次,连续喷2~3次。为害马铃薯苗期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地老虎咬苗造成缺株,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敌百虫150 g用毒土或灌根防治;蚜虫防治在各个蚜虫迁飞高峰期的第2 d喷施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艾美乐)2~5 g/0.067 hm2,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6 收获及贮藏在9月下旬,植株枯黄,部分植株正常死亡后。要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收获,并按大小分级。收获的薯块不能淋雨,不能曝晒,不能受冻,不能用残枝败叶覆盖,要放在避光通风处晾干,待马铃薯表面水分蒸发后,剔除病、烂、伤薯,装袋贮藏,要求黑暗保存,温度7℃~10℃为宜。编辑:郭瑞审核专家:山西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 张玉峰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