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无公害香菇日光温室袋料栽培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1 栽培技术1.1 品种选择侯马当地生产一般选择中温型品种如L26、Cr02 等。1.2生产场所及要求生产场所主要分为拌料装袋场、菌袋培养室和出菇场所(即日光温室)。拌料装袋场,以宽敞干燥平整的水泥地为好;菌袋培养室,要遮光且利于控制温、湿、气、光等条件;出菇场所(即日光温室),温室内用竹竿搭架,温室外覆盖草苫等遮光保温材料,其厚薄、多少可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各场所均要利于通风、控制杂菌和排水,且要远离一切产生污染物的地方。1.3配料、装袋时间及方法1.3.1时间侯马市一般为8月下旬—9月底。1.3.2配料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膏1%,石灰1%。料水比为1∶0.8~1,pH值调至5.5~6.5。配料时,先按配方比例准确称量好主料和辅料,按照平铺立取原则依次将主辅料一层一层铺平摊匀,干拌两遍至均匀;加水适量,再搅拌两遍至均匀(有条件的可用搅拌机拌料)。当含水量达55%~60%,即: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见水而不滴落,松手后,培养料落地即散为合适。若袋料偏干,接种后菌丝难以定植或生长无力;如袋料偏湿,则料袋缺氧菌丝生长缓慢。拌好料后,适当堆放片刻,待培养料吸水软化后,进行装袋。1.3.3装袋生产上,目前多采用双层免割保水低压聚乙烯膜袋,其筒宽22 cm,长55 cm,厚0.004 cm。培养料配制好后,要在8 h内装完灭菌,不论手工装袋还是机械分装,都要求装得均匀紧实,以用手托起时不留指凹为宜。1.4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灭菌时要合理排放料袋,中间留有一定空隙,保证气流流畅,料袋受热均匀,不留灭菌死角。温度达100℃时,开始计时保持30 h以上,缓慢停火,再焖一晚,次日出锅。注意灭菌时要连同外袋、接种用棉一起上锅灭菌,保证灭菌彻底。1.5冷却灭菌后的菌袋要及时搬进冷却室内冷却。按“井”字形堆放,让袋子散热,待袋内温度下降到28℃以下时,方可接种。1.6接种及菌袋培养1.6.1接种接种在接种箱内完成。接种时料袋连同接种用具入箱后用气雾消毒盒消毒。打穴时,先用酒精消毒棉擦拭料袋表面,用木锥在袋面等距离打3个穴,再翻至1/3侧面打3个穴,再翻至1/3侧面打3个穴,每袋共打9穴。口径1.5 cm,深2 cm,为了使穴内周围平整,最好使用与穴口粗细相同的木锥。打穴后立即接种。菌种多用枝条种或木渣种。接种时先用酒精棉擦拭菌袋表面再撕开菌种袋,把菌种按入接种穴内,一条一穴。菌种接入穴后,立即套上外袋,并用经消毒的皮筋扎住。打穴、接种、套外袋要连续进行,接好种的袋子要及时送入发菌室,进行菌袋培养。1.6.2 菌袋培养(1)菌袋堆放。送进发菌室的袋子,应以“井”字形堆叠,每层两袋, 5~6层为一堆,堆与堆之间要留出通风道,袋子的接种穴要朝向袋距空间,尽量不要互相压叠。气温高时,可改为“三角形”堆放,每堆6层,以利散热。(2)发菌室条件控制。发菌室要经常消毒,室温控制在22℃~24℃,袋内温度控制在25℃,温度高时,应排稀菌袋,适时通风,严防烧袋。空气相对湿度要小于70%。门窗遮光处理,保持菌袋在黑暗处发菌。(3)翻堆。接种7~10 d后,当菌穴长到直径5 cm时,根据情况进行一次翻堆,检查发菌情况。视情况脱去外袋,并将污染袋搬出发菌室,进行深埋或重新灭菌处理。(4)刺孔增氧。脱袋后一周菌穴直径增大至8~10 cm时,开始刺孔增氧。菌袋培养期共刺孔3次。每个菌穴在距菌丝外端2 cm处均匀刺孔,个数和深度与菌丝圈的大小成正相关。第1次,菌丝圈直径达8~10 cm时,刺孔5个,深度1 cm;第2次,菌丝圈相连时,刺孔8个,深度1.2 cm;第3次,菌袋发白时,刺孔20~30个,深度1.5 cm。每次刺孔后要密切注意袋温变化,不能超过28℃,并及时通风降温,严防烧菌。一般40~45 d菌丝可长满全袋。(5)袋内转色。菌袋顺利转色是香菇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长满菌丝的菌袋,要及时割去外层膜袋的袋头,拉直袋口,排除夹层积水和湿气,以免烂筒,但不能割破内袋。此时保持室温22℃,空气相对湿度80%,适时通风和散射光照射,数天后菌袋袋壁周围菌丝体膨胀、隆起瘤状物逐渐增多,随后在接种穴四周有微棕褐色出现,菌袋开始转色,10~15 d后转色完成。1.7日光温室育菇技术从当年11月—次年5月,需在温室内搭架上立体育菇。温室外覆盖草苫等保温物,利用覆盖物的厚薄及棚膜的严密程度等措施来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情况。1.7.1浸水催蕾菌袋视其失水情况,浸水催蕾,同时进行补水。补水标准为:浸水后的袋重应略小于接种时的袋重。1.7.2去第二层袋补水后的菌袋摆在架上,除去第二层袋,留下保水膜袋,3~5 d后,菌袋上便有菇蕾出现。随着菇蕾的生长,幼蕾可自然顶出保水膜袋,并保持菇蕾的固有形状,此时应保持室温15℃左右,调节空气相对湿度85%,有一定的散射光和新鲜空气,以培养菌盖厚实,菌柄较短的香菇。1.7.3采收经数天培养,香菇达到八成熟,即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形成“铜锣边”,菌褶已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时,进行采收。7.4采后养菌一茬香菇采收后,须及时清理袋面菇脚,将菇袋置于架上,停止喷水使其适当干燥,在25℃左右进行养菌。等菌袋的菇脚处菌丝泛白时,养菌完成,可进行下一茬菇的催菇补水管理。催菇补水也可用补水器进行,直至次年5月,可收6~7茬香菇。2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原基形成后直至采收前不能使用任何农药。2.1病害及防治2.1.1绿霉菌它是香菇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竞争性杂菌。初期菌丝为白斑,逐渐生成浅绿色,菌落中央为深绿,边缘呈白色,后期变为深绿色,严重时可使菌袋全部变成墨绿色。防治方法:10℃以下低温接种和20℃下接种后初期培养;一旦发现感染的袋子,要立即采取深埋烧毁或重新灭菌再利用的方法处理,防止二次污染,造成更大的损失。2.1.2链孢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靠气流传播,属好气性微生物,常使受潮棉塞感染形成粉红色或白色孢子团。防治方法:搞好环境卫生,若栽培袋被感染,可用少量煤油、柴油蘸湿感病部位,杀死病菌后继续培养,仍可部分出菇。2.1.3青霉菌丝前期多为白色,与香菇菌丝很难区分,后期转为绿色、兰色、灰色等,在20℃~25℃酸性环境中生长迅速,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破坏菌丝生长,影响子实体形成。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降温,保持清洁,定期消毒;若栽培袋感染此病后,菌袋不必丢弃,可套一外袋继续培养,仍可部分出菇。2.2虫害及防治2.2.1菇蚊以幼虫为害菌丝体和子实体,可使料面发黑,使菇蕾干枯死亡;子实体被蛀成许多孔洞,成虫有趋光性。生产上多采用黑光灯诱杀,或将温室门窗用防虫网阻隔的方法预防。2.2.2跳虫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弹跳如蚤,繁殖很快,常聚集在接种穴周围或菌柄和菌褶交界处,为害菌丝,致使菇蕾和菇体枯萎死亡。菇床无菇时,用 800~1 000倍敌敌畏喷洒防治。编辑:秦改梅审核专家:山西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 张玉峰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