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沙漠相比两万年前有较大收缩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7-12-18

  记者从正在南京大学召开的“2017年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上了解到,最新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沙漠相比2.6万年至1.6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有较大幅度的收缩,而相比9000年至5000年前的全新世大暖期又有明显扩大。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介绍,由他主持的这项研究显示,在末次盛冰期,中国北方的毛乌素、塔克拉玛干等沙漠或沙地面积要比现在大10%至39%不等,呼伦贝尔沙地甚至是现在的3.7倍。不过,在9000年至5000年前的全新世大暖期,那时中国北方的沙漠和沙地相比现在又缩小了5%至20%,流沙面积则收缩了约一半。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是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分别以较为干冷和暖湿为特征。鹿化煜介绍,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他的团队通过长期野外调查、光释光测年和环境替代性指标测试等手段,重建了这两个时期中国沙漠、沙地的空间分布,最终得出了这一结论。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结合空间分析技术,测量分析毛乌素沙地几百个沙丘的形貌变化过程,也印证了他们的研究结论。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和沙地面积较大的国家。鹿化煜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气候的变化,乃至北半球高纬地区冰量变化,是我国沙漠和沙地的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们试图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大规模改造沙漠,代价可能过高。相反,减少人为活动,比如开垦、放牧,甚至植树造林,可能是治理流沙最好的举措。

  “2017年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是自然地理学领域首届全国性大会,包含15名院士在内,共有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近3000位学者与会。会议分41个专题对自然地理学的新发展、新挑战进行了探讨。(记者朱国亮)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