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日全食怎么办?欧空局表示要自己"造日食"科普中国-科幻空间 2017-12-18 |
天文学家翘首以待北美8月21日发生的罕见日全食,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他们将看到每次长达6小时的人造日食。据欧洲空间局(ESA)官网日前报道,他们计划于2020年发射升空的Proba-3卫星将完成这一任务。日全食的时间很短,只有160秒,但正是在这一特定时间,借助日冕仪,我们才可能看到平常被强烈日光掩盖的日冕层。日冕层是太阳最著名的大气结构,温度可超100万摄氏度,被称为“太阳的呼吸”。日冕是太阳风的来源,特别是“日冕物质喷射”通过不规则的能量喷发,对卫星和地球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日冕永远是日食期间观测的重点。比利时皇家天文台Proba-3望远镜首席研究员安德瑞·楚科夫解释说,地面日冕仪因受偏光影响,观察视野严重受限,“杂光和散光是仪器内的轻微污染,在日冕仪内的遮光盘周围能造成光线变形。”当然可以通过延长日冕仪的长度以及相机和遮光盘之间的距离,来避免这种影响,但鉴于日冕仪的尺寸不会太大,实际操作仍有限制。ESA科研人员正寻求一种能增加日冕可见度的方法,他们计划直接在太空制造出人造日食的效果。Proba-3的日冕仪将使用两个组件——摄像机卫星和遮光盘卫星,它们一起升空,协同运作,就像长达150米的日冕仪那样直接在太空工作。如此一来,卫星在每19.6个小时的地球轨道飞行周期内,都会制造出6个小时的人造日食观察时间,大大弥补了标准日冕仪和极紫外光太阳表面检测等太阳探测器的观察能力缺陷。当然,人造日食任务的挑战在于,如何保持卫星的安全操控和精准定位。ESA的计划,是使用新型传感技术以及能有自动驾驶功能的人工智能软件来帮助完成任务。编辑:p_xiaojtan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