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设备:掀起你的皮肤来科普中国-科幻空间 2017-12-18 |
“植入设备”,听上去似乎高大上,其实很常见,比如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现在,科学家们的目光已开始从这些专注实用性的设备身上向酷炫科技转移,如电子纹身、记忆芯片等。就像整容手术的流行是一个道理:手术出现最初是为了拯救生命,但是伴随文明的发展,已开始转向迎合审美与“面子”。如今,可穿戴设备热潮未散,可植入设备已汹涌来袭。显然,植入大军已与可穿戴设备齐头并肩,正成为科技弄潮儿的新宠。
追逐新潮 面子大于实际现在,许多新型植入设备追逐酷炫,其新潮性远大于实用性。例如,电子工程师布莱恩·麦考伊设计出了首款植入式指南针。这款名为“左撇子”的指南针,其工作原理是:将一个微型指南针封入一块硅套内,接着套上一个圆形的钛外壳,随后将其植入皮肤下。它有一个超薄的细须露在外面,当用户面朝北方时,这一细须会被激活,轻微地刺激皮肤。如此,探索客们使用这一款嵌入体内的引导系统,就可以在森林里畅通无阻,再也不用担心迷路了。设计者麦考伊自己是“左撇子”的“吃螃蟹者”,身体力行推动可植入设备。他正和有关专家携手合作,希望能将风险降至最低,然后动手术将其植入自己的身体内。尽管这款产品看上去高科技,但是,当我们在森林探险时,除非失去信号,我们都可以用智能手机指路。“左撇子”似乎太过注重面子问题了。外观功能均改善 创伤性小更安全设备精密化 功能多样化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可植入设备,在技术设计上更加精密,功能更加多样。其中,整合有微型电路的电子纹身,设备精密,就有可能成为未来流行的保健监视设备。例如,美国研究人员发明的一种电子纹身,轻薄柔韧,可以贴在皮肤上或植入体内,收集心率、肌肉收缩乃至脑电波的数据。另外,保健监视设备中的翘楚美国材料学家约翰·罗杰斯也研制出“生物邮票”。该设备由超薄电极、电子元件、传感器、无线电源和通信系统组成,目前可测量佩戴者心率、皮肤的温度、紧张度和水化作用的水平。外观趋于隐形 创伤性更小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医院禁止给人们植入类似的设备,主要原因是技术发展不成熟,人们对生物黑客们不信任,有人认为植入设备会让人不舒服。但是,许多科学家也承认这些生物黑客也是公众接受人工耳蜗和视网膜植入等新兴技术的推动者。这些转变应该归功于技术进步和发明者们的身体力行,新型植入设备的创伤性更小。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结合压电传感器和声音转换芯片的新型假耳,采用智能手机或特殊设备能在几分钟内为假耳无线充电,佩戴者外观与正常人无异。为健康保驾护航 大脑植入设备成焦点健保领域是重点可植入设备若能长足进步,在健保领域必可大展拳脚。“为人们健康保驾护航”,是可植入设备发展的策略重点。美国GlySens公司CEO、生物工程学家约瑟夫·卢西萨诺说:“我们希望给病人及其家庭提供一种设备,让他们感觉不到设备的存在,但照样可以得到疾病信息。目前,可植入设备主要应用于监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以及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情况,监测其心率、血糖浓度,提醒其按时服药等方面。比如,美国天使医疗系统公司(Angel MedicalSystems)制造的“天使医疗卫士(Angel MedGuardian)”监护设备,大概有心脏起搏器那么大,就可以监测心跳。
大脑植入设备成焦点科学家认为,使用直接插入神经系统的电子设备恢复或补充大脑功能的神经义肢等大脑植入设备,不仅有望提高脑部深层刺激手术治疗的效果,还有助于医生治疗更多种类的脑部病变,同时,还将改变我们感知世界、在世界上活动的方式。去年,美国美敦力公司研制出了一种能记录和操纵大脑活动的新型植入设备,这种类似心脏起搏器的设备能将电脉冲传递到脑部,从而纠正或阻碍跟脑部病变症状相关的神经活动。安全问题受关注 伦理问题引争议生物障碍植入设备,需要通过手术植入体内,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目前来看,唯一的选择便是在颅骨上凿出小孔,将铅笔芯一样细长的电极插进去,让它们进入大脑深处的目的地。但这有可能造成感染,因为电线是通过皮肤伸进去的;也有可能造成脑内出血,带来破坏性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病毒风险未来随着植入人体的电子设备,包括起搏器等医疗设备的增多,它们遭到来自其他植入设备的攻击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当植入设备发展到可以存储并处理数据,并相互通讯的时候,病毒就可以像在普通计算机之间一样,在这些植入设备间传播开来,甚至可以让植入设备完全丧失功能。保护这些设备安全的技术理应得到相应的发展。残留物隐忧植入设备必须无毒并具有生物相容性,不至于引起免疫反应。有科学家似乎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研制出了可在体内降解的植入设备。伦理争议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努力实现一个为期四年的计划,研发一种先进的可植入大脑的记忆激发装置,用于帮助战伤军人改善记忆。这项研究已经引发了伦理问题,即:人的思维是否能以治疗战争创伤,或以延缓大脑老化的名义进行操纵?
设备精密小型化 无线充电辐射小未来的可植入设备会更加精良,它们可以从人体关键部位或血液中,以无线方式向体外接收设备发送数据。未来,一些植入性监测设备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治疗已有疾病,还能防患于未然,对身体相关部位的运行情况进行干预。无线传感器更精密比如,能在黑暗中看见东西的视网膜芯片,让你在不管有多么嘈杂的餐馆中都能听到任何对话的新一代人工耳蜗,让你分毫不差地回忆起所读过的一切的存储芯片等等。无线充电 辐射小更安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米粒大小的电子芯片(心脏起搏器),可通过外在设备发射电磁波进行无线充电。这个外在设备的外观就像一张信用卡,把它放置在植入芯片皮肤上方就能给芯片充电。而且,一家独立实验室对他们的设备进行了测试,发现其产生的辐射量远远低于人体健康限值。胆大的人,愿意让自己享受植入设备的好处、愿意承担与之相伴的风险,他们将在争夺就业和生活伴侣的日常竞争中、在科学领域、在运动场上、在真刀实枪的战场上占据上风。这些差别将以新的方式挑战社会,并开启超乎我们想象的各种可能性。就如同那些整容成功的明星一样。(来源:中国科技网)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