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了?来看幸存指南!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7-12-18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伙伴都说好用的化妆品,自己买来试用后皮肤或红肿,或起疹,或脱皮,或瘙痒,然而停用之后,皮肤就渐渐好了。过些时日,如果不死心再试一次,则上述症状又出现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十有八九是你的皮肤对这种化妆品过敏了。 

   

  皮肤过敏症状(来源网络) 

  除去皮肤,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粘膜也会有敏反应。花粉症的症状——眼睛红痒难忍,鼻塞流涕等等,就是发生在眼部粘膜和鼻粘膜的过敏反应。 

  至于过敏性哮喘,如果说鼻子堵住了还可以用嘴呼吸,那气管堵住了,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则会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还有比过敏性哮喘更厉害的全身性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一旦出现这种反应,需要医生分秒必争的抢救才能转危为安。 

  对这种可能只你打几个嚏也可能分分取你性命的疾病害怕了?听恐惧会加深记忆,那就来了解一下过敏反应的原理吧。 

    

  过敏:免疫系统在“暴走” 

  过敏是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说白了就是免疫系统没在执行正常的功能,“暴走”了。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外来物质,从摄入的食物药物,到空气中的灰尘、直接接触的化妆品、洗涤剂、昆虫等,这些外来物进入到人体,与免疫细胞接触的时候,都要接受免疫细胞的检验。 

   

  各种各样的过敏原 

  正常情况下无害的物质比如食物,免疫细胞就不去理会他们;当有害的物质,比如细菌、病毒、吸入肺部的微尘进入人体,免疫细胞就会去试图通过吞噬等方法把它们消灭掉,这就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然而在非正常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本来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免疫系统却错误地判断为有害,从而产生一系列反应进行攻击,从而引起人体的不适,这就是所谓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就是其中的一种。 

    

  过敏反应的罪魁祸首:过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的外来物称作过敏原(Allergen 

  人类免疫系统中参与过敏反应的成分包括:B细胞(B cell)、浆细胞(plasma cell)、抗体IgE、肥大细胞(mast cell)和组胺(histamine)。当过敏原进入到人体遇到能够识别它的B细胞,B细胞会受到刺激成长为可以分泌抗体IgE的浆细胞。 

  此种抗体可以凭借特异性识别刺激B细胞的这种过敏原,就像一张印着犯人照片的通缉令。当浆细胞分泌的IgE结合到肥大细胞上,肥大细胞就好比得到了通缉令的警察,具备了识别过敏原犯人的能力。当过敏原又被这些肥大细胞识别之后,肥大细胞将会释放出一种储存于其中的小分子物质——组胺,而后组胺就在周围的组织中兴风作浪,造成组织的发热与红肿等等症状。 

   

  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来源网络) 

    

  判断过敏原,防微杜渐 

  由于基因和生长环境的差异,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不相同,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过敏原也不尽相同。 

  有些人免疫系统比较“理智”,或者生活环境比较固定,终其一生也不会遇到几种过敏原;有些人的免疫系统则比较疯狂,非常容易对各种各样的东西过敏,我们称这样的体质为过敏体质 

  要判断自己的过敏原,可以去医院进行常见的过敏原筛查。医生会在皮肤上划分很多小区域,用不同的过敏原刺激,出现过敏反应的皮肤区域就揭示了过敏原。一些过敏体质的人甚至可以查出100种以上的过敏原。 

   

  过敏原筛查 

  环境中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尘螨等等,因此在花粉纷飞的季节和给家里扫除的时候,戴口罩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如果想要避免对于化妆品、药物一类的过敏原,比较好的方法是做皮试。我们在使用新的化妆品、染发剂等药剂之前,应当先在胳膊或者耳后的皮肤涂一点作为尝试,如果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出现红肿发痒的情况,则表示这种东西不是过敏原,可放心使用。 

  食物当中也有不少容易引发过敏的物质。最常见的8种食物过敏原是鸡蛋,鱼肉,大豆,虾(海鲜),花生,小麦,坚果,牛奶。其中对于鸡蛋过敏的人甚至不能接种一些利用鸡胚生产的疫苗。 

   

  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 

  食物引起的过敏症状可轻可重,轻则只会出现腹泻、皮疹等等,重则会引起过敏性休克,所以在选用食物之前一定要查清楚食品的成分还有其生产线是否被用于含有过敏原的食品制造。  

  对于动植物的过敏也并不少见。有些人对猫毛过敏,注定一生无法撸猫。笔者虽然有幸可以撸猫,却会对伊蚊(即黑色有白斑的花脚蚊子)过敏,只要被其落在皮肤上达两秒以上,落脚点立刻奇痒无比并且生出非常大的风疹团块,以至于笔者对于伊蚊深恶痛绝见者必诛。对于这样的过敏原,尽可能避免接触才是上策。 

  当然,除了这些来自于其他物种的物质,来自于其他人类个体的物质也有可能成为过敏原。甚至有女性对自己亲生的婴儿过敏,致使母亲无法直接给婴儿爱抚和哺乳,令人唏嘘。 

    

  预防过敏,远离过敏原 

  预防过敏的最好方法是——远离过敏原 

  要想远离过敏原,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也即在出现过敏反应之后,仔细回忆近期接触到了什么新的外来物质,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新换的化妆品。 

  如果是在新环境中发生了过敏,无法判断过敏原,就可以去医院进行过敏原筛查。新环境特有的动植物都可以成为过敏原。 

  如果过敏原充斥于环境中,实在难以避免,就可以服用药物来抑制过敏反应。 

   

  (图:一粒可以持续24小时起效的抗过敏药物) 

  如果不幸过敏了,立即远离过敏原是上上策。要缓解症状可以用药物抗组胺剂。然而抗组胺剂的使用只能缓解过敏症状,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免疫系统对于过敏原敏感的本质。 

   

  :形形色色的抗 

  当过敏原是一种无法替代的食物的时候,脱敏疗法也是一种选择——先摄入极少量的过敏原,等待身体逐渐适应之后,再慢慢加大摄入过敏原的量,直到身体对正常量的过敏原不再产生过敏反应。 

  然而脱敏反应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或者每一种过敏原。因此受到食物过敏困扰的各位在给自己进行治疗之前,最好的方法是咨询医生,请医生给出合理的方案和建议。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人体也会不会引起过敏反的物质过敏。比如,201611月,澳大利的罕见“雷暴哮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个事件造成了近万人病,并有多人死亡的重后果。 

    

   

  图:被认为是主要花粉来源的牧草作物——黑麦草 

  11月澳大利初夏,黑麦草等植物开始散播花粉。而雷暴引起的劣天气将大量本不能进入人体肺部的大颗花粉卷入空中,并打成碎粒,使得这些碎粒能够进入肺部深处,引发严重哮喘。这样的特殊情况,人们只能够关注天气预报以及卫生组织的预告,随身携带药物避免发病带来的严重后果。 

   

  雷暴哮喘的元凶——花粉碎粒的形成原理图 

  了解了这么多过敏知识,是不是对过敏的认识更深了一步了?每个人的身体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无可取代的,希望大家都能与自己的免疫系统和平共处。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