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城市,这些你一定要注意!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7-12-18 |
根据中央气象台通报,22日白天,北京、河北大部、河南北部、山东中西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等地出现中到大雨,山东中西部局地暴雨,泰安和济宁局地大暴雨(100-178毫米)。
网传的“6年最大冷涡暴雨”好像在北京并没有体现得很明显。北京于21日午后陆续迎来降水,但与预报中的“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落差较大。
我看到的难道是“假”天气预报?
据媒体报道,这场姗姗来迟的“最强降雨”直至22日午后才逐渐发力,显出其实力及耐力,属于“细水长流型”选手。据气象部门解释,24小时累计降雨量超50毫米即为暴雨,北京此次的最强降雨时段在22日白天到夜间,23至24日仍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大部分地区过程累计降雨量级可达大雨到暴雨(40至80毫米),此次雨情与预报基本相符。
在关注暴雨强度的同时,你是否注意过另一个问题?暴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面对多雨的天气,关注城市的建设问题,积极防范城市内涝,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关注其背后更深层的隐患——那就是个人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暴雨过后是疾病多发期。
雨后城市是致病细菌的天然培养基
为什么暴雨后会引发多种疾病?
暴雨后,因污水反流导致的大量垃圾留在街面,如果未及时清理,这些垃圾会成为致病基因天然的培养基,给各类致病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
这样一来,暴雨后本来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就会下降,如果再加上排水不利造成的外部环境变化,人体极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那么,到底会引发什么疾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对疾病的种类和危害进行分析,细分控制疾病的方法。
要防的疾病多到数不过来
1. 通过饮食引起的传染病流行 暴雨过后,大量垃圾、废物被冲入水中,使得生物源性污染剧增;同时,未能及时处理的工业废弃物可能引起严重的化学性污染。上述因素导致内涝城市的卫生环境严重受损,细菌迅速增殖,这可能直接污染饮用水,甚至引发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比如,大规模的群体腹泻等。特别是学龄期儿童,由于抵抗力低下、对污染饮用水或食物的辨别能力差,儿童非常容易感染,一旦感染,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广西南宁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暴雨后居民的腹泻发生率达11.18%,症状从轻度腹泻到高热、意识障碍均有发生,致病菌多数为大肠埃希菌。
(曾经,“我”在暴雨里用电驴冲浪)
如果暴雨引发城市内涝,那么,环境将遭受严重破坏,垃圾、粪便无法及时处理,医疗保健系统受阻,药品器械短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疫情监测以及有效的防控,会使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暴露和扩散。特别在南方地区,血吸虫病往往伴随着洪涝而暴发。这是由于水灾造成钉螺大面积扩散,且水灾发生时群众常赤足在水中行走,接触疫源水的机会增多,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而且内涝过后,街道中的积水常会聚集血吸虫及其他寄生虫,因此群众应该避免蹚水,如若无法避免积水中行走,需穿上防水靴,回到室内尽快清洗干净并换上干燥鞋袜。
3. 鼠源性或虫媒性疾病的蔓延
夏季的强降雨后,蚊虫产卵的水体增加,造成灾后蚊媒孽生地扩大,为蚊类的孽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如果不积极防蚊,还增加了被蚊子叮咬的机会,蚊子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风险也随之上升。由于积水导致人接触自然疫源地及媒介昆虫等的机会增多,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如粪便、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包括牲畜尸体)得不到妥善处理,滋生蚊蝇,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最后,洪水改变了鼠类的生存环境,造成高地的鼠密度上升,与人群接触自然疫源地机会增多,容易导致鼠源性疾病的蔓延。
4. 灾后皮肤性疾病高发
夏季暴雨天气,环境高温高湿,人体皮肤长时间受到汗液浸渍,维生素消耗多而补充不足,以及各种有害生物损伤皮肤,极易引发皮肤病,常见的皮肤病有癣、浸泡性皮炎、虫咬类皮炎、痱子、阴囊炎等,癣和虫咬类皮炎对群众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持续强降水的日子里,应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外用防蚊防虫药物,以防皮肤受损感染。
从细处控制疾病流行
既然,暴雨过后,尤其是引发内涝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这么多种的疾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1. 及时处理污染物
一旦发生暴雨后城市内涝,首先加强灾后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重点监测发热、腹泻人群,留意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流行趋势、疫情动态,及时报告传染病与可疑传染病。如发现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扩散,并对患者的排泄物集中深埋处理、避免污染水源;同时对患者的生活用品集中消毒处理,并积极杀虫、祛蚊,防止虫媒性传染病的蔓延。
2.防止“病从口入”,每餐食用少量醋和蒜
雨后,要注意不要饮用生水,不吃存放过久或已经变质的食物、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与家畜肉、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或副食品,不用洪水清洗碗筷或水果蔬菜,不用洪水漱口。
除了注意饮食卫生之外,最好每餐食用少量醋和蒜,增强胃肠道的防御能力。此外,还要注意保护水源,防止饮用水被污染,如果饮用水浑浊,须经有效的消毒、净化后方可饮用。
3.远离你家的蚊虫
要防止被蚊虫叮咬,尽量穿长衣、长裤,扎紧领口、袖口和裤腿。被蚊虫叮咬后,应立即对病灶处进行消炎、止痒,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对患处用力搔抓,必要时进行专科治疗。
连日暴雨的天气,有哪些人要更小心?
虽然,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强,内涝已经越来越少见,但是暴雨天气里,即使不引发内涝,还是有些与健康有关的事项需要注意,特别是某些特殊人群。
1.谨防淋雨
淋雨过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发生大叶性肺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由于大叶性肺炎对肺组织与呼吸功能影响较大、容易遗留后遗症,因此需要谨防淋雨,特别是大量运动后的健康人群、已经罹患呼吸道感染并且尚未痊愈的人群、罹患糖尿病、肺气肿、贫血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我都不敢去看“雨神”的演唱会了)
2.减少雨天出行
对于病情控制不佳的患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人群,暴雨期间应该减少外出、避免受寒并适当增加室内活动,防止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 雨中出行时,往往步伐较快、心跳加速,因此机体代谢率常会升高,心、脑耗氧量较平时增加。患有冠心病的人群,雨中快速行走常常易诱发心肌缺血、出现急性心梗;患有脑血管狭窄(尤其是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后循环供血动脉)的人群,雨中行走可诱发脑血管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发作。 下雨天了怎么办?强降雨不仅需要防汛,还需要防病。让我们积极做好自身的疾病防控,等待雨过天晴。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无人驾驶驶来,老司机能开车吗
下一篇:想当航天员,你需要做这些准备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