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jpg

风疾雨骤中 谁给台风们起了名字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7-12-18

  新华社福州9月28日电 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已于28日4时40分,在泉州惠安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

  

  “鲶鱼”威力不小,有台湾民众拍到一台大冰箱被狂风吹得在马路中央飘移的画面,令不少网友纷纷感叹风大得连冰箱都要逃走了。

  

  更有人联想到,前不久“月球”碾压车辆的画面。福州欢庆中秋的巨型“月球”模型”被台风“莫兰蒂”吹到了马路上,碾压了马路上的大小车辆。

   

  

  然而“鲶鱼”还没有游走,18号台风“暹芭”已经形成,在赶来的路上了。

  

  在感叹台风威力之大的同时,不少网友十分疑惑,14号台风莫兰蒂、17号台风鲶鱼、18号台风暹芭,这些台风是怎么被编号?这些千奇百怪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气象部门采取了对台风命名的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美国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为字头的四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飓风命名。每组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组:Anna (安娜),B1anche(布兰奇),Camil.te(卡米尔)等,直到wcnda(温达);第二组:A1nla(阿尔玛),Becl(J/(贝基),Cella(西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当飞机侦察到台风时,即按出现的先后给予定名,第一个即命名为人Anna,第二个即命名为B1anche……等。当第一组名称用完,又从第二组A为首的第一个名称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个台风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个台风名字后面的,循环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个区域出现的台风不可能超过这四个组名字的总数目。就以世界上台风发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来说,一年最多也不超过50个。所以在同一年里,每个区域不可能出现重复的名称。当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风的名字会重复出现。因此,在台风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标明年份,以示区别。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采用对台风编号的力、法。凡是东经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范围内有台风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现的先后,顺次进行编号。例如,1999年发生的第一个台风,编为9901,第二个台风,编为9902……依此类推。

  这种对台风编号的力、法,目前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台采用。有的国家考虑到国际上台风英文名称沿用已久的习惯,除了编号以外。还同时标明该次台风的英文名称。

  弄懂了台风起名规则的朋友不难发现,今年台风频发,太平洋和南海上已经产生了18个台风了。风疾雨骤,身处台风天的小伙伴们请千万注意安全,关注天气预报消息,尽量待在室内,关好门窗,保护好自己。国庆节在即,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顺利得度过假期。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