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控雷达为什么格外“火辣辣”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7-12-18

  

  雷达大家听得太多了,其种类繁多,可谓是琳琅满目,而有一种神秘的雷达,它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热点新闻里,这就是火控雷达。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它。

  

  先说个历史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U型潜艇曾经让盟国闻风丧胆, 德国海军使用狼群战术,一度让他们的潜艇变成杀伤力空前的武器。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战争中最使我心惊胆战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

  二战时,虽然潜艇出尽了风头,但那时的潜艇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浮出水面透气、充电等。起初,这个弱点并不是那么致命,因为即使上浮,被远方的军舰发现,问题也不是那么大,因为对方的军舰从看见潜艇到赶过来抛深水炸弹,总会有一个时间差。

  但是后来,英国把雷达安装在了飞机上,这就不妙了,雷达就像人的眼睛,不同的是,雷达看得更远,且不分白天和黑夜。从发现到飞到潜艇上空,时间大大缩短,这下,德国的潜艇损失惨重。

  德军损失多艘潜艇后,很快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紧急做了一批雷达信号接收机,安装在每艘潜艇上,当潜艇上浮时,只要一接收到盟国的雷达信号,二话不说,马上紧急下潜,从而避免了被深水炸弹轰。

  

  图为德国潜艇上安装的雷达接收机。德国的潜艇官兵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比斯开湾十字架”,因为那时的德军潜艇正频繁地进出大西洋的比斯开湾上

  以上提到的这件史实,主要是想说明,在战斗机、军舰、潜艇上安装雷达接收机,从而接收到敌方的雷达信号,这在二战时就有了。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明这事的容易程度。

  

  雷达原理示意图

  每个雷达都有信号接收机,否则它就不能接收到反射回来的雷达波。而战机也有雷达信号接收机。那么,对于雷达和战斗机,哪个能接收到更多的雷达信号?当然是战机,因为雷达接收到的信号是发射出去后再次反射回来的信号,而空中的战机,它是直接接收到雷达信号。

  战机接收到的信号与地面雷达到战机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而雷达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强度,其与战机距离的4次方成反比。

  瞧,差别就是这么大,所以,战机上的敌方雷达信号接收机,其灵敏度即使很小也能正常工作。

  战机是怎样知道自己被锁定的?

  实际情况是,在一些敏感海域飞行,比如南海、东海等海域,无论是中国的飞机,还是菲律宾、日本和美国的飞机,其实,它们通常都是被各种军用或民用的雷达波扫描的,而且,飞机自身也知道这种扫描的存在。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知道被各种雷达波扫描,为什么偏偏就只有火控雷达的信号那么敏感?

  这当然是因为火控雷达的信号有点不一样,通俗地说,这种信号有点“火辣辣”的感觉。

  众所周知,雷达依靠发射电磁波进行目标探测,现在我们问,要想让雷达能探测到很远很远的距离,我们应该使用哪种电磁波?

  X射线?

  还是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

  当然是后者,就像收音机,它有时能接收到其他国家的广播,这是因为广播信号的波长较长,在10米到100米之间,这样的波长能传播很远的距离,因为它不易被大气吸收。

  也正因此,各种远程预警雷达通常采用米波或者分米波,虽然预警雷达看得很远,但有得必有失,其缺点是,探测目标时不够精确,近距离时,根本无法指导舰艇或者战机上的导弹、火炮、机炮进行开火。

  因此,近距离时,为做好战斗准备,需要非常精确地测定敌机的各项参数,如速度、距离和方位等信息,此时就需要换成波长较短的那种电磁波,比如厘米波,这是火控雷达常用的信号。

  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同,即波长的不同。

  而第二个不同是,火控雷达的波束很窄,能量很击中。

   

  雷达波波束宽窄示意图,波束越窄,能量越集中,分辨率越高。

  第三个不同是,目标走到哪,雷达波就照射到哪,到最后就是被锁定了。

   

  预警雷达类似上图一样,雷达波对前方120度扫描

   

  当雷达从预警模式切换到火控模式后,就是定向扫描和跟踪了。

  就如同你在黑夜里行走,有一个探照灯180度扫描,隔一会儿,灯光照到你一下,而如果探照灯就盯着你,你走到哪里,灯光就跟随你到哪里,且换成了不同的光(更短的波长),灯光的功率也变大,那么此时,战机上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肯定就大不一样了,它会发出类似嘟嘟嘟地报警,以警告飞行员,我们已经被敌方锁住,敌方随时可能开火,甚至有可能,敌机的导弹已经离弦。

  

  在战时,当飞行员知道自己被火控雷达锁定后,肯定是心跳加速或冷汗直冒,下一步应该做的是大幅度机动,试图跳出对方的锁定,或躲避可能到来的攻击,接下来,要么暂时逃离,要么转头做好各种战斗准备,准备迎敌。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