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 听听协和专家怎么说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7-12-18 |
微信的普及,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流通,我们的手机朋友圈里经常会收到各种养生贴、健康贴,其中就有相当部分的一群人是高血压相关的文章。过去,高血压是爷爷奶奶辈的人才会得的病,可是,近些年来,高血压有着“人群越来越大,年龄越来越低”的发展趋势。
面对中国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和广泛的并发症,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究竟该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呢?为此,我们专门请教了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抒扬教授。
关于高血压,我们的问题一弹接一弹,饮食清淡就一定不得高血压吗?为什么好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没有症状,血压就正常吗?舒服了就可以不吃降压药吗?高血压并发症都有哪些?为什么这才是最令人担心的?
针对大多数普通人的关切,张抒扬教授以丰富的从医经验和医者仁心,娓娓道来。
据张教授介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民间俗称“三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国的“三高”人群不仅人数持续增长,而且逐渐年轻化。
调查显示,15-64岁的中国人,“三高”发病率已达52%,占死亡人数的30%。这一数字触目惊心,实在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高”之中,又以高血压的人群最大,影响最为广泛。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高达3.3亿,是德国全国总人口的三倍。其实,高血压离你并不远。
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也很大,会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脏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每年,全球与高血压疾病相关的死亡人数大概有一千七百多万。中国每年死于高血压及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41%。如果得了高血压又长期不经治疗的话,平均存活时间只有19年,比血压正常人群的平均寿命缩短整整20年。
张教授告诉我们,中国高血压的现状是“三高三低”。“三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以前,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群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这几年随着高血压科学知识的普及,知晓率逐渐提高,2009-2010年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约为42%,即便这样,仍有不到一半的人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即使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许多人也没有采取降压措施,真正通过服药有效控制血压的仅有6.1%。
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治疗高血压疾病过程中存在的许多误区。
首先,不少高血压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症状,不需要吃药。用了药,一旦血压控制了,就会停药。其实这是错误的的做法,一旦得了高血压之后,几乎终身相随,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压。
其次,很多患者依然认为高血压可以根治,寄希望于民间偏方。实际上,医疗是一门技术,医生在面对很多疾病时经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高血压目前还无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实现对血压的有效控制。
第三,相当多的患者没有长期用药,用用停停的情况十分普遍。事实上,许多高血压患者都需要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
一些患者去医院治疗的时候,往往当天会停药,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医生已经了解到你得了高血压,患者就没有必要停药,医生反而可以根据你用药的情况评估用药效果,对症下药。
有些人很自信,认为自己工作压力不大,生活作息规律,没有起早贪黑,饮食清淡,也不吃三高的食物,就不可能得高血压。然而,医学是一门科学,虽然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迄今为止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还没有被全面揭示。人类仍不清楚究竟是哪些确切因素触发了高血压。
张教授建议,每个人每年至少要量1-2次血压,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高血压并采取应对措施。得了高血压并不可怕,如果发现得早,同时进行合理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高血压可能会伴随很多人的一生,只要我们正确认识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坚持长期合理用药,稳定控制血压。在控制血压的同时,管理好身体的其他危险因素,就可以全面控制高血压对我们的健康带来的风险。
因此,今年的世界高血压日,我们要告诉你的是——高血压“可控制,不可怕”。既然眼下我们不能把高血压从身边送走,那不如善待她,和高血压做个打引号的“朋友”。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我们的健康,开心快乐每一天!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你听说过继发性高血压吗
下一篇:世界高血压日 对抗高血压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