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2月5日 机械工程热物理学家王补宣诞生科普中国 2018-02-05 |
1922年2月5日,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补宣诞生。
王补宣从小聪明好学,1939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3年7月毕业,因品学兼优留校。1948年前往美国去留学,1949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硕士学位。之后他辞谢系主任的再三挽留,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1949年10月离开美国,献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回国后,王补宣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动力系、机械系、化学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的副教授,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作为学术领导人和组织者,王补宣的研究和著作涉及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热物性、动力机械、能源系统规划、热湿环境预示和控制,以及模拟检测技术和近似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多年来,他共编著了6种高校教材,翻译教学用书3种,专著和编辑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共4册,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学术方面不仅创立了高速流动膜沸腾传热理论,开拓多孔介质热温迁移理论与应用技术,而且还探索能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规划,并发现了新型测试监控方法。
除了自身的学术研究之外,王补宣还将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岗位上,为我国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50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他便努力改革热力学课程教学内容,自编新教材,后来出版了适应时代要求的热工学等几个方面的教材,翻译注释了《传热学基础》。从1954年起,他创建了热工基础实验室,在国内最早自建平板和圆球导热等实验设备,形成产品;1966年,自力更生地建成了我国高校中颇具规模和特色的热工教学和科研基地,并带领教研室的师生参与四川化工厂氨合成塔技术改造,创造了单塔日产量翻番的纪录,达到了当时国际上同类型和同尺寸塔日产量的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王补宣还积极担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在他的关怀、培训下,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迅速成长,其中不少人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和多个领域担任领导和骨干,为我国热工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杨茗
上一篇:土肥妙招在手 降雪降温不怕
下一篇:牙齿鉴定准确知道奶牛年龄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