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恢复的.jpg

2017年2月6日 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于同隐逝世

科普中国 2018-02-06

  

  2017年2月6日,我国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于同隐逝世。

  1917年于同隐出生于江苏无锡。1934年,于同隐考取了浙江大学化学系,1938年毕业后在兵工署材料研究所工作。1943年,26岁的他又回到母校浙江大学任教,投身学术界。1946年考取公费留美,1947-1950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于同隐冲破重重困难,从美国回国。回国之后在浙江大学担任教授。

  1958年,根据国家迫切需要发展高分子工业的现实,于同隐筹建了化学系高分子研究所和高分子教研室,经过几年的努力,制造和购置了部分仪器,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定了课题,自力更生地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高分子教研室。1980年底,复旦大学设立材料科学研究所,于同隐出任第一任所长,之后,于同隐立即对高分子实验室进行了整顿和重建,大规模更新了仪器设备。经过不断的发展,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在国内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等三大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属于国际前沿领域。

  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于同隐长期从事高分子粘弹性和高分子合金研究,研制了取得重大社会效益的人工肺,开拓了蚕丝等天然大分子研究新方向,为我国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自身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之外,于同隐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他将培养中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于同隐利用他在国际学术界的联系,有计划地派学生去国外著名的高分子研究单位,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膜科学、核磁表征、高分子结晶等方面进修、研究,并邀请各国著名高分子科学家来校讲学,从而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关系。多年来,在他的培养下,众多学生成长为科研骨干,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