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2013年2月11日 “陆地卫星8号”星发射

科普中国 2018-02-11

  

  2013年2月11日,美国发射了首颗第4代陆地卫星——“陆地卫星8号”,使全球新型资源卫星研发达到了新高潮。

  “陆地卫星”系统是美国对地观测体系内进行中分辨率遥感的主要系统,主要用于陆地资源调查和管理、水资源调查和管理、测绘制图等。截止到2013年已经发展了4代,第一代为1-3号星,第二代为4号、5号星,第三代为6号7号星,第四代为陆地卫星8号星。在历代的发展过程中,卫星的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并初步实现了商业化运行。

  之前发射的“陆地卫星”的轨道都是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这是为了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等太阳高度角的上午成像,而且卫星以同一地方、同一方向通过同一地点,确保遥感观测条件的基本一致,有利于图像的对比。8号卫星也是如此,它由北向南运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每天绕地球14.5圈,每16个小时覆盖地球一次,覆盖地区范围为N81°~S81.5°。

  同时,此次发射的“陆地卫星”8号星上还携带有运营性陆地成像仪和热红外传感器两个主要载荷。其中,运营性陆地成像仪传感器有9个光谱波段,波段范围有所变化。与之前7卫星相比,8卫星对应的波段范围均变窄了,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深蓝波段,用于检测近岸水体和大气中的气溶胶;在原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建新增了一个卷云波段,用于检测卷云,同时还搭载了单独的热红外传感器,将原有的热红外波段范围一分为二。

  另外,所携带的热红外传感器载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性能最好的,科研人员通过这一载荷可以收集地球上两个热区地带的热量流失,从而了解到所观测地带的水分消耗状况。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