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学家”第14期“远古来信”及特别专场圆满落幕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2019-08-19 |
2019年8月18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承办的“我是科学家”第14期活动在朝阳规划艺术馆举办。
活动现场,4位演讲嘉宾分别从宇宙演化、古鱼类演化、考古与人类学等角度,分享了科学背后的故事,为观众展开一幅远古图景。
演讲嘉宾。左起:王传超、杨益民、卢静、赵公博。
在题为《什么样的能量,让宇宙加速膨胀了60亿年》的演讲中,来自国家天文台的赵公博研究员,为大家讲述了宇宙演化的历史。赵公博所从事的研究,是依托天文观测探索的宇宙学前沿问题,“宇宙学是一门研究时空的学问。我们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了解宇宙演化的过去,就会知道今天的宇宙是什么样子。”
宇宙自大爆炸以来,至今已有138亿年“高龄”,在这段漫长的时光中,宇宙并不是静态的、稳定的,而是经历了不同的变化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宇宙的开始,从爆炸开始加速膨胀。然后宇宙经历了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也就是减速的膨胀。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我们目前的宇宙,跟最开始的宇宙很类似,可以说是爆炸式的生长。”
演讲嘉宾赵公博:《什么样的能量,让宇宙加速膨胀了60亿年?》
推动宇宙第二次加速膨胀的,是一种被称为“暗能量”的力量。目前,人类还不清楚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只能推测它可能的存在形式。“暗能量的第一种可能性,就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常数,又叫万有斥力。也有人推测它是一些未知的能量场,或是一种新的新的物态存在,也就是信息。”在今天的宇宙中,暗能量所占到的比例已经达到约70%。可以说,暗能量的相关问题,对人类推测宇宙命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整个宇宙命运完全取决于暗能量的性质。”而暗能量的相关研究,离不开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支持,“我相信借助这些大型的观天力气,我们对于暗能量宇宙的之谜会慢慢的被揭开。”
演讲嘉宾赵公博:《什么样的能量,让宇宙加速膨胀了60亿年?》
在题为《古人如何化妆,如何做奶酪和面包?》的演讲中,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杨益民分享了他与科技考古的故事。“我的工作大部分都在实验室里进行,使用一些现代的仪器设备以及科技手段,给古代遗存做一个全方位的、甚至到分子层面的‘体检’,从而提取出潜信息,结合考古信息,从而更好地复原古代人类社会。”
古人在加工植物或者动物时,会在器物上留下相应的有机分子,如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蛋白质是杨益民近几年的研究重点,因为蛋白质中不仅蕴藏着大量生物信息,还具有鉴定简单、保存时间长等明显的优势。尽管如此,大部分蛋白质的保存依然需要特殊的环境条件。杨益民在演讲中指出,“中原地区气候潮湿,蛋白质容易降解,只能留下一点微量的痕迹;但是在西藏极寒地区以及西北干旱地区,有机制品的保留情况就更加完好。”
演讲嘉宾杨益民:《古人如何化妆、做奶酪和面包?》
杨益民还通过案例揭秘了古人的一些生活细节,如利用牛心化妆、脱脂制作固体奶制品以及用大麦、小麦烤面包等。他强调,“考古是研究古代人类社会,探讨人与环境的互动”,因此从考古遗物上获得的发现,不仅能反映古代先民对环境的适应,还能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意义。
演讲嘉宾杨益民:《古人如何化妆、做奶酪和面包?》
千万年前的古人类是我们的祖先吗?如果不是,那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题为《让DNA来回答:我们的祖先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演讲中,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传超分享了他与古人类DNA的研究工作。“有非常多的人会来找我,希望让我帮忙测DNA,去看看他们是不是某个历史名人的后代。”
在演讲中,王传超讲述了他和团队寻找曹操后人以及探究曹操祖先的故事。“做DNA发现,曹操叔爷爷的Y染色体类型跟我们推断的曹操现在的后代相同,就意味着当时曹操爷爷是从家族中选择了某个子弟过继。”用家谱方法取样本测DNA,还能够推断出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可能和成吉思汗或其有关部落的Y染色体属于同一个大类。
演讲嘉宾王传超:《让DNA来回答:我们的祖先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普通大众可能关心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从哪里来,但从科研角度,我们更关心人类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来到中国这个地方的。”王传超从古人类DNA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祖先的迁徙与融合。他强调,此类研究还有助于破解犯罪分子身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混血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从远方亲戚的DNA追溯到本人身上来。”
演讲嘉宾王传超:《让DNA来回答:我们的祖先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带为题为《四亿年前的鱼脑,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的演讲。卢静主要从事古深海鱼类的演化研究,“四足动物的祖先,到底是从哪来的?是从哪一种鱼变过来的?——这就是我们要在化石里寻找的答案。”
拉蒂迈鱼在卢静的整个古生物研究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一度认为它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拉蒂迈鱼属于空棘鱼的一种,具有一对肉质偶鳍,后来演化为四足动物的四肢。“它来自深海,在海洋里游了4亿年,也许可以继续遨游4亿年;我们来自鱼类,后来变成人类,虽然历史并不长,但是我们也希望可以一直生活在这个星球。”
演讲嘉宾卢静:《四亿年前,古鱼如何爬上陆地?》
卢静在演讲中指出,她的研究围绕脑的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开展,“我觉得很神秘,它控制了生物全身所有的行为。”她会从野外地层寻找化石,然后修理,对脑颅等重要部位进行高精度CT扫描,以此探讨其中蕴藏的复杂信息,进一步推导鱼类究竟怎样爬上陆地,中枢神经系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没有第一条登陆的鱼,现在就没有人类。”
演讲嘉宾卢静:《四亿年前,古鱼如何爬上陆地?》
在随后的特别专场演讲中,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带来主题为《情感动力学》的专场演讲。一个半小时演讲中,曹则贤从物理学的角度,深度剖析爱恨情仇背后的物理学基础,为观众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识和思考角度。
演讲嘉宾曹则贤:《情感动力学》
演讲结束后,“我是科学家”总策划吴欧为现场科学家颁发聘书并进行合影留念。
“我是科学家”总策划吴欧为现场科学家颁发证书。
未来,“我是科学家”系列演讲将会持续举办。“我是科学家”内容平台将聚集更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一同探索科普之路,建筑完善的科普传播体系。
现场活动反响热烈,散场后围在科学家旁边继续交流。
这期活动没能入选的粉丝们不用难过,扫描vphoto二维码,查看现场精彩照片。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