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4分钟”能救命?这份急救攻略请收好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21-11-15 作者:刘敬、任贺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把握好“黄金4分钟”进行有效急救,就有降低死亡风险的希望。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挽回生命,建议大家都能了解这份重要的急救攻略。

  猝死是什么?

  国际卫生组织将临床上6小时内没有原因的死亡定义为“猝死”。“心源性猝死”在所有猝死中占比最高,是指由心脏结构或电生理改变,引起心脏功能衰竭而造成的猝死。另外,还有服用药物、过度劳累、酗酒和剧烈运动引发的非心源性猝死。

  哪些信号是猝死的先兆?

  很多人往往在胸痛剧烈时,才会意识到可能发生猝死的风险。其实,很多先兆表现都可能在提示我们警惕猝死的发生。一般来说,胸痛是发生猝死的常见先兆。一些职场白领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很有可能是猝死的危险信号。长期熬夜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全身疲乏无力以及内分泌的突然变化,这也是发生猝死的高危因素。此外,过于剧烈的体育运动也可能引发猝死。马拉松运动员猝死的案例就时有发生,值得大家注意。

  猝死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对于猝死这种急发性疾病,及时有效的救治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几率,所以掌握一些急救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昏倒在地,应该通过呼叫或拍打来初步判断病人是否发生猝死。若确认病人已经发生猝死,鼓励在“黄金4分钟”内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分钟做按压幅度5厘米的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并且每按压30次时,对病人口部吹2次气。此时不论病人是否苏醒,都要将其送往医院进一步完成高级心肺复苏。医生会为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辅助病人呼吸。如果病人心律失常、发生室颤,还要接受电除颤。高级的心肺复苏还包括静脉用药,有利于提高救治病人的成功率。

  如出现猝死,抓紧“黄金4分钟”及时施救有可能挽回病人的生命。但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关键还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杜捷夫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