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普:高模量碳纤维的“铮铮铁骨”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22-02-25 |
碳纤维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从组分来说,碳纤维是含碳量超过95%的一类纤维的统称,具有非常高的比模量、比强度。其中高强碳纤维是指强度高(强度大于4.5GPa)模量适中(模量一般在230GPa至310GPa)的纤维,而高模量碳纤维的含碳量要大于98%,模量至少达到370GPa,但是强度往往偏低。如果大家对模量、强度没有概念,可以这样理解:相同粗细的一根棍子,两边水平固定, 中间吊个秤砣,此时棍子中间会下弯,对于相同的秤砣,棍子模量越高,那么棍子下弯的程度越小。强度怎么理解呢?还是这根棍子,中间的秤砣加到了 50kg,“啪”棍子断了,那么,50kg除于棍子受力的横截面积就是棍子的强度。
材料强度越高越结实吗?对于结构材料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比如一个大厦使用时间长,有些梁柱有损伤,那么大厦的刚度就较差,这里刚度就对应模量。一个结构的刚度如果差了,在相同的外部引发的震动下,物体的共振频率就会变低,那么很容易和外部振动源产生共振,共振的抖一抖是有一定危害的。为了提高大厦的刚度,较为简单的方法就是作加固,将柱子加粗,提高刚度。
对航天飞行器也是这个道理,为了能让导弹、火箭、无人机准确稳定送达目标,就要保证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弹翼、弹体不能有明显的震颤、变形,也就是说“身子骨要硬”。那么,如何解决呢?办法之一就是把结构做粗大,弹体材料要选高模量、材料厚实的,这样抗变形能力就强。可是航天器都要求轻巧,这就有矛盾了。这时候就要挑轻巧、结实的材料,比如碳纤维粉墨,目前众多型号用的还都是高强度碳纤维,也就是强度高、模量较低的碳纤维。因为此类碳纤维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是遇到某些情况,高强度碳纤维就出现了强度有余,模量不足的情况。比如大展弦比机翼、空间飞行器支撑结构,这些飞行器都有一个共同点,结构的长细比很高,飞行过程中受到干扰容易产生振动,当振动的频率和结构固有频率接近时,就会产生共振,共振会明显影响到飞行器的稳定性,为了限制共振,就需要把结构的低阶固有频率提高,使得飞行过程中不出现或少出现共振。为了提高固有频率,就需要提高结构的刚度。因此这些应用对结构刚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时还有苛刻的重量和体积限制。这时候结构设计师就要“请出”高模量碳纤维出场了。用了高模量碳纤维,就可以在限定结构重量下,保证强度的同时,提高结构的刚度,让飞行器更稳定。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高模碳纤维赋予了航天飞行器的“铮铮铁骨”。
(文/张辰威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 )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时尚界的“新宠”——智能纺织品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