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pg

消除灾后恐慌心理

中国安全生产网 2017-02-20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尽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积极的应急救援措施,并及时发布了主流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了有关地震防范常识,但不少人可能还会受到余震的影响而产生恐慌的心理。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就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因此,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及时关注到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安全生产心理问题,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和普及防震知识,缓解从业者对建筑高空作业的恐慌心理,实现安全生产。

  推进消除震后高处作业恐慌心理教育要把握五个要点:

  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地震灾害引发心理恐慌是人的本能反应,要予以理解,特别是对家在地震区域或因地震灾害失去亲人、地震时在高处作业受到恐吓的从业人员,应给予特别的关爱,引导分散其对事件的注意力,进行精神与思想的疏导,营造释放心理压力的环境,使建筑员工尽快从地震带来的阴影中走出来。

  领导带头,融入员工。在地震灾害过后,人们对地震的恐慌心理还需要一个时期的释放,在高空作业和从事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时,企业和项目部的领导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作出表率。哪里有工人作业,哪里就有管理人员到岗。要关注员工个体心理的变化,在工地及时公布政府发布的地震信息。同时,建立工地地震预防救险队,做好建筑工地的紧急救援。

  科学引导,消除误区。首先要树立科学预防能把地震损失减到最小程度的信念。要利用现场广播、黑板报等多种易于为员工接受的形式,按照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来源和知识、年龄状况,结合工程高处作业或地下作业的特点,开展应急自救处置宣传。如在高空作业中遇到地震,不要惊慌,同时以最快的速度从外向建筑中心靠近,向柱子周围靠拢,同正在砌筑的隔墙、正在支撑的模板和不稳定的施工机械、设施保持安全距离,切勿采取高空跳下的逃生方法。其次是有关方面应尽快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建筑工地地震应急处置常识》,科学应对地震,消除恐慌心理。

  加强教育,沉着应对。在普及地震知识教育中,不但要重视对普遍人群的一般地震预防伤害的常识性教育,还要重视对个体对象的安全教育,必要时请家在地震灾区的工友谈对党和政府在地震灾害中对人民关怀的感受和灾区人民英勇抗争的事迹,增强遇到灾害自救的自信心。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对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预防也应同生产事故预防一并作为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内容,向员工进行宣传教育。

  举一反三,加强演练。当前,建筑工地按照要求,针对生产作业事故制订了应急救援预案,但对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紧急情况处置还缺乏针对性的措施。因此,要结合所处地区易发自然灾害种类的实际,一要尽快完善有关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措施;二是要创造条件,组织对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救援演练;三是在建筑工地的临时设施设计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应对突发可能性的自然灾害预防措施;四是要经常保持应急救援的通信、设施等处于有效的状态。

  总之,只要举一反三、早做准备、及时教育、制订预案、做好演练,就一定能在自然灾害突发时沉着应对、不慌不乱,把损失降到最小。边尔伦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安全生产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