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新华网 2017-05-27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钟艳平)5月16日至22日,科技部网站公示了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拟授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褚君浩入选。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表彰奖励在创新争先行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今年的首次评奖,经网上预审、初评、复评,从217个渠道推荐的1343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27个科研团队中,共评选产生了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科技界很多热点人物都在奖励范围之内,于27日召开大会进行表彰。

  褚君浩是我国的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铁电薄膜材料研究,曾发表学报论文500余篇,出版《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等中英文专著三本,获得碲镉汞本征吸收光谱,提出碲镉汞禁带宽度表达式,建立了窄禁带半导体表面二维电子气子能带结构理论等;近年来,在研究太赫兹与窄禁带半导体相互作用时,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光电效应,并进一步将该效应用于太赫兹波的探测,成功研制了高灵敏度太赫兹室温探测器,证明了通过光子的波动性在器件结构中产生的奇异光电效应,可以实现室温下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从而为太赫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目前褚君浩带领团队正在研究一种新的铁电薄膜复合结构,对于红外探测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

  褚君浩表示,全国创新争先奖的设立说明了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全国创新争先奖将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充分调动大家的科研热情,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以及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褚君浩提出,全国创新争先奖的评选具有一定导向作用,通过评选情况,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了解国家重视的科研方向,引导人才发展。“从公示的候选名单上看,候选人有高校、企业以及各研究领域的专家,有大家关心的农林医卫、能源环境、交通运输、天文地理等领域,也有基本粒子、卫星火箭、光电量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器件等前沿科技,获奖不仅代表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更体现了科研以及国家需要发展的方向。”

  平均每月做一至二场科普报告、担任《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能源与环境》分册主编、撰写近百篇科普文章,褚君浩被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褚君浩介绍,此次全国创新争先奖的评选条件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及科学技术转化等要求,也提到了科普及社会服务贡献的内容,他认为这体现了国家对科普的重视,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科普。谈到科普工作的心得,褚君浩说,科学普及能够潜移默化改变人的观念、提升人的科学素养和思想境界。他认为,科普需要精准细分人群,深入分析了解受众的需求,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专属内容设计。“对青少年、大学生进行科普,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科学热情,培养科学兴趣,所以我们做科普时,要侧重介绍科学的方法,传播科学精神,生动形象的普及科学知识,为他们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其将来投身科技工作;对企业家的科普,则重点介绍各种科学知识里面的奥妙、它所能产生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领导干部、公务员的科普,主要普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和趋势、对产业发展和社会的影响等。”褚君浩透露,今后将继续投身科普工作,创新科普形式,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优化科普内容。“以后还会坚持做科普讲座,如果有空会考虑写一些科普书籍,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精神境界,为科普事业尽己所能。”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