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二号”——“黄胖鱼”的大洋“探宝”历险记科学大院 2017-07-05 |
编者按:
经常关注我国海洋科考的童鞋,想必对“潜龙二号”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吧?这条“小黄鱼”去年刚一亮相就引来不少网友的惊呼:“好萌啊~”
这条萌萌哒黄胖鱼可不是真的鱼,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自主水下机器人,大院er特邀请到小黄鱼的副总设计师赵宏宇副研究员,为大家带来“潜龙二号”的介绍。
Hi,大家好!我是“潜龙二号”自主水下机器人,我的皮肤是黄色的,且外形酷似一条扁扁的胖鱼,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我为“黄胖鱼”。
来张高清自拍图,我萌吗?
很多人经常好奇的问我是谁,从哪里来,有什么本领,在做什么?今天,就在咱们科学大院,给大家讲讲我的大洋“探宝”经历。
我是谁
我的全称是“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简称“4500米级AUV”,是国家863计划十二五期间“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重要课题。由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负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联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
我可是一个有身份(证)的人——中国首台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入级证书的无人潜水器。我还凭借优异的表现,通过了国家863计划的严格考核,顺利通过验收。
我身高1米5,身长3米5,体重1.5吨。完美的流线型,可称得上是位小帅哥了。我有鳍和翼,还有动力十足的小马达。每次下水前,我都会备足干粮,三桶圆柱形超能量压缩饼干(人们俗称“电池”)。有了这些装备,我在水下遨游30多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装备
深海中一片漆黑,那可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设计工作者们在我的大脑里植入了先进的导航和控制程序,我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一个动作:关于我在哪里、应该去哪里、需要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些我统统都能知道。
水下地形复杂,遇到障碍物时我可以轻松躲过,因为我有一只慧眼(俗称“前视声纳”),可以分辨挡住我去路的障碍物。我还携带能够探测精细地形地貌的测深侧扫声纳、可以近底拍照的高清水下照相机、采集多种水文数据的传感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给我安装了一个尾巴,这个神秘武器据说是可以测量地磁,太神奇了!
我的本领
那么我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时拥有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三种资源勘探合同区的国家,而对于这三种资源在深海的储量与分布,人们知之甚少。因此,像我这样的水下机器人在海洋勘测和资源开采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种资源
水下机器人通常可以分为三类:载人潜水器(HOV)、遥控水下机器人(ROV)和自主水下机器人(AUV),而我呢,就属于AUV这个范畴,能够不依靠缆绳、无人驾驶,独自勇敢闯荡大洋深处。
水下机器人常用分类
身为一名AUV,我主要是用来对大洋深处的海底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进行探测。多金属硫化物其中富含铜、锌、铅、金与银、钴、锰等金属元素,随着陆地金属矿床的日益枯竭,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开发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啦。
我的工作
在去年的3月,我就曾搭乘“向阳红10号”考察船,跟随科学家叔叔们到达了西南印度洋,对我国深海硫化物热液区进行了一次自主探测,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这是我国首次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AUV进行洋中脊热液区大洋探测任务,获得了断桥、龙旂、玉皇热液区的近海底精细三维地形地貌数据和磁力数据,同时发现断桥、龙旂热液区多处热液异常点,获得洋中脊近海底高分辨率照片300多张,成功拍摄到多张含有硫化物、玄武岩、贝壳及于下生物的照片。
在该次试验性应用任务中,我共完成了8次“潜水”,完成了7个长航程探测任务,累计航程近700公里,探测面积达218平方公里,获取的测深侧扫数据、磁力探测数据、各种水文环境参数数据均完整有效,同时发现多处热液异常点。
热液区海底硫化物
热液区海底贝壳
热液区海底玄武岩
热液区海底生物
说起科考之旅,我真的挺自豪。我是向10科考船的明星。没事的时候,大家就围着我转,我也调皮地瞄着他们。
你看,一位小女生钓到一条大鱿鱼,乐得手舞足蹈;摄影师咔咔给我拍照,我毫不吝啬的摆着各种pose;哈哈,我洗澡时,大家的各种偷窥;喔,好几名队员正在回收设备,最前面的竟然是一位美女科学家,女中豪杰啊;首席伯伯瞅我那可爱的样子,真想过去拥抱一下。偶尔,我也欣赏一下美丽的海景:初升的太阳、落日的余晖、满天的星斗、翱翔的海鸟……
科考之旅,美丽心情,人生无憾!
叔叔们将我吊放入大海
此刻的我,和一条真正的鱼并无差别
我和我最亲爱的叔叔们合影,等等,我在哪儿?
每一次在科考船上,遥望祖国的方向,我都心涌澎湃,不禁感慨万千:红旗飘飘再远航,男儿有志当四方。卧薪尝胆大洋梦,同舟共济创辉煌。
原标题:Hello!我萌吗?作者:赵宏宇(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阳阳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