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诺贝尔奖完全错了?

蝌蚪五线谱 2017-11-17

这一次,诺贝尔奖完全错了的头图

  1927年12月10日,在挪威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里,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由于上一年,也就是1926年,诺奖委员会没有评选出合适的获奖者,按照诺贝尔奖的规定,1926年的获奖资格可以被保留一年。在全世界的瞩目下,这个被拖延一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给了丹麦科学家约翰尼斯·菲比格(JohannesFibiger)。

  约翰尼斯·菲比格获奖时的照片(wikipedia)

  这个奖励对于菲比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因为那个时候,60岁的他正饱受结肠癌的折磨,还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在获奖的一个月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然而,这个荣誉后来被证实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史上最大的错误。诺奖委员会有时候会因为对获奖人的选择不够全面、公正而引起纠纷,比如遗漏了某个有贡献的人,或者将没有太大贡献的人也算进了获奖名单,但这些其实都只是“荣誉”层面的争议。而1926年的这个奖项,则完全颁发给了错误的研究、错误的结论。

  约翰尼斯·菲比格当年获奖的理由是什么呢?他当时被称为癌症研究的世界第一人。20世纪初,人们对癌症的认识非常有限,无数科学家投身研究,希望能够找出癌症发生的病因。有人认为癌症完全是身体内部出了问题导致的,有人认为,外界因素也可以导致癌症。

  菲比格支持“外界因素引起癌症”的说法。1907-1913年间,菲比格正担任哥本哈根大学病理解剖学研究所的主任,他发现了一种特别的寄生虫,并发现,带有这种寄生虫的小白鼠会发生胃癌,还转移到了淋巴结和肺部。于是,他便得出了“寄生虫导致癌症”的结论,并将这种寄生虫直接命名为“螺旋体癌虫”。

  菲比格发现的“螺旋体癌虫”,现在已经被依照物种分类改名为neoplasticum筒线虫(wikipedia)

  不久之后,日本也传来了支持“外部因素引起癌症”的好消息: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山极胜三郎,通过煤焦油在兔子身上诱导出了皮肤癌。他的思路来源于对烟囱清扫工人的观察:他很早就发现,接触煤焦油的清洁工罹患皮肤癌的概率较高。这两个研究轰动一时,人们终于意识到癌症有可能是外界刺激导致的。同时,它们也为癌症的研究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

  山极胜三郎(Wikipedia)

  所以,1927年12月10日,菲比格获奖并不令人意外。然而,也有人发出质疑,认为山极胜三郎也应该和菲比格平分这个殊荣,因为他们的工作领域相同,独立得出成果的时间又相近。这个质疑并非毫无道理:在1925年、1926年甚至之后的1928年,乃至山极胜三郎逝世后的1936年,他被四度提名,但都抱憾而归。亚洲科学家被诺奖遗忘早有先例,1901年第一届的诺贝尔奖就遗忘了北里柴三郎,因此有人认为,这是诺奖委员会种族歧视的表现。

  这次颁奖的争议眼看着就要被淡忘的时候,事态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1952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在重复菲比格的实验时发现,他的研究根本就是错的。菲比格养的小白鼠之所以会罹患胃癌,不是因为寄生虫,而是因为严重缺乏维生素A。人们重新检测了菲比格当年留下来的肿瘤标本,也验证了这样的说法。

  如今,大英百科全书介绍的“诺贝尔奖癌症研究”中已经删除了所有菲比格研究的资料,只提到山极的研究成果。如果仔细追溯就会发现,当年癌症研究的创始人,其实只有山极胜三郎一个。1966年,原诺奖委员会的评委海森(FolkeHenschen)声称当年他“强力主张山极博士获奖,但不幸力量不足”,无法说服所有评委。

  这是诺贝尔奖史上最糟糕的错误之一,而且这么多年了,诺贝尔奖委员会沿袭一贯“覆水难收”的风格,并未收回颁奖,也从未认错。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真相大白的时候,两位牵涉到的科学家早已逝世,而当年的大部分评委也已经不在人世了。在追求真理的路上,犯错并不可怕,但诺贝尔奖对于既往错误拒不承认的态度,就显得与它的科学精神颇为不符了。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蝌蚪五线谱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