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长江 微笑江豚” 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队抵达上海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7-12-18

  

  图为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上海站合影。新华网冯丽 摄

  新华网上海12月8日电(冯丽)经过24天约2300公里的科考航行,12月5日,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队抵达上海市长江办渔政码头,并于7日举行了公众开放日。目前考察行程已过大半,利用新技术调查了江豚的自然种群及分布,预计12月20日前完成长江干流的科考任务。

  部分江段江豚目击率下降

  

  图为正在作业的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船。新华网冯丽 摄

  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物种,位居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是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具有独特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保护长江江豚,是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一环。

  早在11月10日,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在武汉正式启动,科考队在40天时间内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进行摸底,同时调查了解其栖息地环境质量。据悉,最近一次的科考距离现在已有5年时间。

  在公众开放日现场,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表示,将进一步摸清五年来长江发展定位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准确掌握长江江豚种群动态,分析评估长江江豚种群现状、分布规律、受胁因素等,全面掌握长江江豚衰退机理、确定重点保护水域,为下一阶段的针对性保护措施奠定基础。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且呈加速下降趋势。”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科考队目视组组长梅志刚介绍,2006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成为长江中栖息的唯一鲸类动物。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为1040头,长江干流种群数量年下降速率约为13.7%,且呈加速下降,多个小群体被迫长期隔离,生活在部分支汊水域,保护形势极度危急。

  据了解,此次考察活动目前已进行了24天,考察了武汉、宜昌、安庆、铜陵等长江江豚的主要栖息地,采用目视和声学等方法对江豚种群和栖息地进行考察,结合无人机、声学探测等新技术调查了江豚自然种群及分布。同步记录了洲滩、岸带、航运、水工建设及渔业捕捞情况,对长江江豚的生境做了进一步调研分析。

  当前初步考察结果

  

  图为科考队员在做水环境采样。新华网冯丽 摄

  在24天约2300公里的科考航行中,此次科考队员对宜昌至武汉江段进行了往复考察。初步看来,这一区域的目视观测结果要显著高于2012年的观测数量,而与2006年的观测结果相当。武汉至上海之间的江段目前只进行了单程考察,目视观测结果要略低于2012年该区域的观测数量,而显著低于2006年的观测结果。

  考察结果初步显示,部分江段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但另有部分江段江豚数量急剧减少,长江沿岸人类开发活动较为严重,船舶航运较为繁忙,对长江江豚的栖息环境造成了直接影响。

  梅志刚表示,这些还只是初步的观测结果,尚不能就此判断这一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的种群数量估算还要等全流域考察结束后,结合声学考查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和比较。

  接下来,科考队将继续开展上海至武汉江段的考察,预计12月20日完成长江干流的科考任务。

  

  图为科考队员在进行放绳子采样。新华网冯丽 摄

  

  图为科考队员在进行目视。新华网冯丽 摄

  

  图为科考队员在进行目视。新华网冯丽 摄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