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天”的博物馆奇妙夜科技日报 2017-05-23 作者:马爱平 徐 玢 |
21日晚,中关村小学3年级学生梁晨趴在中国古动物馆化石修理室,看修理技师修理犀牛化石,看了足足20分钟,不肯离去,十分着迷。
在与中国古动物馆几步之遥的北京天文馆,另一场科普夜宴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21日19时,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要夜场活动,“科学之夜”在中国古动物馆与北京天文馆同时拉开帷幕。
在化石世界探秘
中古友谊小学2年级学生黄梵源的爸爸妈妈都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工作,他邀请了两位同学一起来参加“科学之夜”。
他们听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讲述恐龙羽毛的颜色,听中科院古脊椎所副所长邓涛讲述冰河世纪动物的起源故事;还在中科院微生物所的老师带领下进行菌包制作,在中科院动物所的老师带领下进行昆虫标本制作……这些对孩子们来说新鲜异常。
与此同时,在达尔文试验站内,呼家楼中心小学3年级学生黄悦祺获得了一块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将化石周围的围岩清理干净。
在化石修理室内,修理技师告诉梁晨,修理化石用的是皮劳克技术,这是一种野外发掘的技术,野外发现巨大的化石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化石,将化石打上石膏,包上纱布,搬运到实验室,专家们再进行修理。
就在这时,古动物馆里,北理工附属小学的费雅涵、首师大附属小学的朱慕澜、呼家楼中心小学的黄天道等6名“小小讲解员”,正在讲述从鱼到人的演化故事,他们周围聚集了很多小“粉丝”,人气爆棚。
夜幕降临,两个小时的“科学之夜”就要结束。“太有意思了,时间好快,真不想回家。”黄梵源和小伙伴们兴奋地说。
“星星相吸”令人神往
“很抱歉,所有场次天象节目的门票都发完了,大家可以参加其他活动。”时间刚过19时,北京天文馆B馆门前,一位工作人员不停地向前来领票的公众致歉。
无缘天象节目,并没有影响大家参加“科学之夜”的热情。一进天文馆大厅,孩子们便被一座造型奇异的滑梯吸引。这座名为“星星相吸”的滑梯,模拟了“双星吸积”时的物质转移,是北京天文馆今年春天新推出的“宇宙畅游”三期展览的一部分。
天文馆西侧的一块平地是人流最密集的地点之一。这里四架望远镜高昂着头,指向南部夜空的木星,在好奇的观众和遥远的星空之间架起了桥梁。
“平时天文馆视天气条件不定期开放楼顶的望远镜,考虑安全问题通常会限制人流。今天我们拿了4台望远镜让大家看个够。”科普部的工作人员说。
望远镜观测一直是北京天文馆非常受欢迎的科普活动,这次将观测场地从楼顶观测室搬到了室外。
“我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一颗大星星,还有四颗小的。”上小学2年级的马瑞凯从望远镜前抬起头,大声喊道。
“和书上的不太一样,书上的很大,望远镜里的比较小。”虽然多次参观天文馆,但从望远镜中看到遥远的星星还是第一次,马瑞凯自豪地说:“我还看见了大红斑!”
(科技日报北京5月22日电)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儿童节快乐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