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中国筷子、日本筷子和韩国筷子,你能一眼看出差别吗?

视知TV 2017-07-13

  毫无疑问,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因为方便好用,后来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如今,中国、日本、韩国都使用筷子,不过长得却大不一样,把三国的筷子放在一起,可以一眼把他们认出来。看完视频,你就能轻松地分辨啦。

  筷子,最初叫“箸”,目前能见到的较早的筷子,是用骨头制成的。 到了商周时期,有了用象牙、青铜制作的箸,这时筷子只用来捞有羹汤的菜。筷子独霸餐桌,夹除流食以外的所有食物,是宋代以后才形成的。

  筷子变成如今上边方下边圆的模样是在明清时期。 这时,箸的长度多在25厘米左右,名字也逐渐变成了筷子。

  筷子被我们的祖先发明后,因为方便好用,逐渐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

  韩国出土的最早的筷子来自公元6世纪,比中国晚了上千年。

  至于日本,通常的说法是,筷子在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末期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不过跟中国成对的筷子不同,它是用竹子做成的镊子一样的东西,日语叫“折箸”,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被认为是神器。

  广大日本群众这时仍然继续用手抓饭吃,他们用上筷子是700多年以后的事。不过,日本人很讲究,他们把箸分为荤素两副:吃鱼和禽类的筷子叫“真鱼箸”,吃素菜的筷子叫“菜箸”。

  因为文化、饮食特点等原因,筷子的长度、形状和材质在中日韩三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最长的是中国的,韩国次之,日本的最短。 大约因为日本人崇尚分餐制,也没有给人夹菜的习惯,所以筷子没必要太长。

  长相也有分歧。我们的筷子足部往往又圆又粗;韩国的筷子筷身纤细,足部扁平,据说是为了方便夹豆子,又容易在小碟里撕开泡菜;日本的箸则头尖身短,保留了隋唐遗风,这跟日本人爱吃鱼有关系,因为它适合挑鱼刺。

  从材质上看,中国筷子的传统材料有竹、木、骨、金属;韩国人喜欢用金属制作的筷子,上流社会用金银筷子,老百姓用的多是铁筷,后来变成不锈钢的。金属筷耐高温、不易变形,而韩国人喜欢烤肉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日本的竹木筷子在材料上就有些寒碜了,不过,人家还是有办法,早在16世纪, 他们就在筷子上涂漆,以彰显富有和尊贵,现在高档的漆筷可以卖到20万日元。

  有趣的是,筷子还一度成为日本经济的晴雨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特别流行金光闪闪的箸,到了90年代,“素颜”筷子又成为了主流。 所谓高级的性冷淡风 , 说到底还是因为穷啊。

  参考资料:

  1.李庆祥:《日本的箸与文化》,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

  2.沙媛媛、王晓葵:《筷箸与日本文化》,载《文化学刊》,2015(2);

  3.赵传松:《中国筷箸文化初探——兼与韩国筷子文化比较》,载《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蔡秋英:《东亚文化的食文化考察》,参见www.juen.ac.jp/kaken/24531177/rep1sai.pdf#search=%27%E7%AE%B8+%E6%97%A5%E4%B8%AD%E9%9F%93%27。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视知TV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