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411-1504010J24576.jpg

土壤那么美,你不去看看?

中科院物理所 2016-12-15

  提到美,估计你想到的全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锦绣河山,而说到土,则“画风”一转,“面朝黄土背朝天”,看见一片灰头土脸的乌鸦划过天际的感觉油然而生。其实,土壤也有它的五颜六色,是时候打开你“发现美的眼睛”看看啦!

  土壤美么?

  彩虹的美是一幅平面的画,而土壤的美更像是一片立体的景。

  如果你到过云南的东川,那么你肯定会为那里惊艳的红土地所陶醉;如果你到过湖南的新化,那么你绝对能被那里层叠的梯田所倾倒;如果你到过东北的黑龙江,那么你必然会为那里沃野千里的黑土地所折服。世界有多大,土壤就能有多美!

    其实,在中国,关于五颜六色的土壤,还有一个关于五色土的故事。

  下面,列位看官,先随我到一个什么神秘的地方去看看: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该坛最上层15.8平方米,铺垫着来自全国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被称为“五色土”。它不仅体现我国土壤分布的概貌:东方主要是水耕人为土,呈青色;南方多为富铁土和铁铝土,呈红色;西方以干旱土和盐成土占优势,呈白色;北方多均腐土,呈黑色;中原大地黄土高原的雏形土,呈黄色。而且代表农业社会政权和国家的根基。

  五种颜色的土壤寓含了全中国的疆土,由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据报道,此前全国留存古代用于祭祀仪式的“五色土”就是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而1999年在南京六朝遗址考古发掘发现的一些“五色土”,将社稷坛“五色土”的遗存向前推了1000年左右。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中五色土 图/《寂静的土壤》

  五色土,色从哪里来?

  原来,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的空间格局大体反映了我国土壤在这五个方位上的真实情况。

  东临大海,又是很多江河的入海口,因此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之下,其中的氧化铁(Fe2O3)被还原成氧化亚铁(FeO)而呈灰绿色,是为青土。

  南方闷热潮湿而多雨,大量易溶于水的土壤矿物质,受雨水冲刷而流失,最终剩下氧化铁和氧化铝(Al2O3),因而呈现红色。

  西部气候干旱,土壤以盐土和碱土为主,这类土壤中富含碳酸钙、石膏等白色物质,加上可溶性盐在土壤表层聚集,所以变成了白色。

  东北地区气候湿润而寒冷,黑色腐殖质在土壤表层大量积累而降解缓慢,长年累月黑色不断加深,因此称作黑土。

  黄土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的有机质含量不高但其颗粒细腻,适宜耕作,其所在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五色土成了我国丰富的土壤资源类型的一个缩影。

  土壤是否“天生一副好皮囊”?

  当然不是!

  经典的土壤发生学理论认为,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因素。在这里,母质可以说是土壤颜色形成的“先天因素”,而土壤所处的环境条件则是土壤颜色来源的“后天因素”。

  土壤的颜色,主要是靠土壤中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的配比关系来决定的。腐殖质主导土壤黑色的深浅,而各色矿物质则决定了土壤的其他颜色。如丰富的赤铁矿造就了绵延南方丘陵广袤的红土;大量的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广布在四川地区,诞生了一种独特的西南紫色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要想形成现在的这副模样,土壤君可要走过一段漫长的“打怪升级”之路。

  若要用专业术语来说,物理的有团聚作用、迁移与富集、侵蚀与堆积、冻融作用、干湿交替、膨胀与剥落作用,化学的有水化、水解、溶解、黏土矿物形成、氧化还原和合成分解,生物的则有物质转化、有机质的形成分解和硝化固氮。

  这么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简直可以用“九九八十一难”来形容,难怪有俗语曰:吓得面如土色。试想,如果有对土壤君“西天取经”经历的采访,画风一定是这样的:

  景有四时之差,土有百川之别。就这样,各色土壤好汉们或占山为王,或蛰伏浅滩,抑或寄情塞外,放浪形骸,又或绵亘晴川,阅尽春花秋月,看遍草长莺飞,纷纷割据一方,才有了著名的我国土壤十四大家族!

  人生路漫漫,有伴才能走得更远些。土壤那么美,骚年们,请捧一抔芳香而厚重的故土再上路,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情怀吧!

  作者: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辑:zcl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科院物理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