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磁记忆”揭示全金属小行星身世

新华社 2017-06-27

  一批特殊陨石里潜藏的“磁记忆”最近被科学家解读了出来。这些保存了几十亿年的信息显示,全金属小行星灵神星是一颗原初行星残留的内核,与人们此前的猜测一致。

  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是小行星带质量最大的天体之一,几乎完全由铁和镍组成。天文学家猜测,它是太阳系形成早期一颗原初行星的内核。大约45亿年前,这颗行星在密集而剧烈的撞击中失去了外层的岩石圈,金属内核裸露出来,随后内核又被撞出一些碎片,其中一部分落到了地球上。

  就像计算机硬盘保存数据那样,陨石保存着它们诞生时环境中的磁场信息。不过一般金属陨石主要成分是铁,它的磁记忆功能不好,必须从其他更微量的成分中寻找陨石的磁记忆。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日前在《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从来自灵神星的陨石中提取一种铁镍合金微粒,从中获得了所需的磁场信息。分析显示,灵神星曾有很强的磁场,并且磁极方向多次发生变化,这都与行星金属内核冷却模式一致。

  行星的磁场来自内核液态金属的流动。岩石外壳全部剥离后,金属内核裸露在太空中,会从表面开始急速冷却,液态金属发生剧烈对流,产生强磁场。由于液态金属流动的方向会改变,磁极方向也随之改变。

  美国宇航局计划于2023年发射灵神星探测器,预计2030年抵达,随后围绕灵神星进行12个月的探测飞行。这将使科学家首次能直接研究行星的金属内核。地球内核处于地表以下近3000公里,无法触及,研究灵神星有助于深入了解行星的形成机制和太阳系早期演化过程。

  作者: 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社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