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r58PICKtS_1024.jpg

从空中看黄河:河山往事

腾讯网 2016-11-29 作者:1984

  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无定河北岸,建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建城者是大夏王赫连勃勃,他攻下长安之后,不以长安为都城,而决定在此地建都,并以“统领万邦”之意,取名“统万”。这座坚城至今仍保持着倔强的站立姿势,而赫连勃勃四十几岁就病死了。(1984)

  黄河边上的古长城。这里是黄河上游甘肃的某个地方,一段残破的古长城从画面远处蜿蜒而来,中断于浑浊的河水。在中国,长城是一个符号性的存在。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此后经历代修建,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1984)

  榆林城北的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之称(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明代,由于此地频受蒙古骑兵侵扰,巡抚涂宗浚主持修筑了这座明长城上最大的军事瞭望台,派兵日夜守望。(1984)

  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位于陕西省北部,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上游叫红柳河,流经靖边新桥后成为无定河。唐五代以来,因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河水流量、深浅不定,清浊无常,故有“黄糊涂河”和“无定河”之名。无定河最大的特点,便是多泥沙。黄河的泥沙,无定河“功劳”很大。(1984)

  照片上,渭河自西向东汇入黄河,黄河上的大桥,即是有名的风陵渡大桥。这里,黄河以西是陕西,以东是山西,以南是河南,三省交界,人称“鸡鸣听三省”。风陵渡南岸为古潼关所在,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是进出三秦之锁钥,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1984)

  照片上,渭河自西向东汇入黄河,黄河上的大桥,即是有名的风陵渡大桥。这里,黄河以西是陕西,以东是山西,以南是河南,三省交界,人称“鸡鸣听三省”。风陵渡南岸为古潼关所在,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是进出三秦之锁钥,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1984)

  运城盐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南,所产之盐颜色洁白,口味纯正,是中国有名的食盐之一。有专家认为,黄帝与蚩尤之间的那场大战——涿鹿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目的就是为了争夺食盐。中国疆域辽阔,而主要盐产地数千年相对固定,食盐分配遂成左右天下大势的要因。(1984)

  禹门口亦称龙门,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距壶口瀑布约65千米。其名称之来源,据说与大禹治水有关——后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德,称之为禹门。这里还是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地方。禹门口两侧,山西和陕西两省原本各建有禹王庙,抗日战争中均遭日军飞机炸毁。(1984)

  八里峡,原名“八里胡同”,从河南省新安县大峪沟口至上游窨头山与北岸八角山峡谷止,全长四千米,所以叫八里峡。八里峡中,大峪峡、龙凤峡、孤山峡号称“黄河三峡”,是小浪底景区的精华所在。相传鲧、禹父子曾在此接力治水,所以八里峡又被称为“鲧山禹斧”。(1984)

  地坑院曾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居住形式,当地人称为天井院。这种在平地上掘坑,然后在四壁开凿窑洞的“地下四合院”,令人叹为观止。“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地坑院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院落已渐趋消失。(1984)

  伊阙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凿刻在伊河南岸的山崖上。“伊”指伊河,是黄河支流洛河的一条支流;“阙”的意思是“宫殿等大门前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伊阙东面的香山寺居住了十八年,死后就葬在香山琵琶峰上。(1984)

  少林寺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号称“天下第一名刹”,由于它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五岳之一的嵩山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1984)

  花园口之所以中外闻名,就是因为1938年的花园口黄河决口事件。此年6月,日军逼近郑州,国民政府为了迟滞日军的步伐,下令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导致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遍地洪水,近400万难民流离失所,造成大片无人区。图中建于1984年的黄河公路大桥,全长5550米,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公路大桥”。(2009)

  泰山石坎梯田,这些梯田修筑在泰山一角。石坎梯田与其他梯田不同之处在于,石坎是加在田面外侧的挡土墙,而其他梯田的土坎则与田面是一个整体。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在黄河下游的群山之中,巍峨的泰山显得无比高大和雄伟。(1984)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腾讯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