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两大博物馆互怼大战:Show出看家展品新浪科技 2017-11-28 |
就在上周,英国逼格最高的两家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推特上掀起了一场大战。而这场唇枪舌剑的起因不过是某位爱惹事的推特用户问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一个问题:
要是科学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吵起来了,谁会取胜呢?哪些展品能帮你们旗开得胜?
他问的可是自然历史博物馆。于是官推答道:
别争了,我们有恐龙。
科学博物馆对此不屑一顾,微微一笑:
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全是旧化石。但我们有机器人、喷火式战斗机、还有古代的毒药!Boom!
自然历史博物馆可不服气:你以为我们怕这个?这回的推文里开始了配图。
我们有机械恐龙、翼手龙、以及地球上最毒的生物。再加上地震和火山……还有吸血鬼鱼!
科学博物馆不甘示弱也放出了大招。不过这条所谓“男人鱼”真的不是来搞笑的吗……?
就问你这条“男人鱼”酷不酷炫?我们还有北极星核导弹呢!
自然历史博物馆露出了神秘的[鳐鱼]微笑:
Jenny Haniver(即图中鳐鱼)看到了你的男人鱼。永远不要在一场地动山摇的陨石大战中用上核武器。我们的小强们会全部幸存的。
科学博物馆的回复可谓别出心裁简单粗暴,这场“互怼大战”开始里正经的科学讨论有点越来越远......
我们也看到了你们的小强……然后用雨靴打死了它。
自然历史博物馆索性发出了动图,感受一下这吓人的架势:
小强是不可能只有一只的。我们用岩浆默默熔化掉了你们的塑料。
面对这次挑衅,科学博物馆的反应倒是很冷静:(你们的讨论是不是跑题了!)
我们希望能用我们的消防车对付你们的岩浆。
自然历史博物馆似乎觉得干巴巴地吵架没意思,来点音乐助阵才有气势。(互怼升级 已经开始配乐了)
海龙献上一曲《权力的游戏》主题曲。(图片来自托马斯·霍金斯1840年所著的《伟大海龙之书》)。
然而科学博物馆表示,我们打不过就跑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嘛。
你们看到了你们的龙,并坐着深海潜艇逃跑了。
自然历史博物馆不忘挖苦一下对方,顺便安利自己的海洋生物化石展。(这波广告插入的毫不违和感 赞!)
像这样躲开我们的海洋爬行动物化石展可不是好主意哟。
最初点燃“导火索”的小哥已经看不下去了,希望双方握手言和。(提问的人已疯)
就算你们打成平手了行不?彼此握个手,回家喝杯茶去吧。
自然历史博物馆倒是答应得很爽快。
呃……那好吧。
他们要是不发这两头乖巧的恐龙倒还好。一看到恐龙,竟然又激起了对手的竞争欲。科学博物馆觉得是时候拿出点“科学”的东西了。(一座博物馆这样争强好胜真的好吗?)
本来我们都同意叫平局了,但我们又看到了这个。原来我们不仅有恐龙,还是3D打印的!
自然历史博物馆对恐龙避而不谈,倒是放出了一堆精致的虫子照片,不知是何用意。
好吧,我们本来没打算这么做的(言外之意——是你们逼我们的)。来看看我们的蝗虫、非洲丛林蚱蜢(Phymateus viridipes)……
然后不忘补上一刀:
这种蝗虫还是能从你们的阳台上看到的虫子之一哟。
科学博物馆表示:有虫子?那就弄死呗。
显然我们不会用馆藏的DDT杀虫剂(目前在我馆数学长廊里展出)。所以嘛……
我们还是用这把1900年至1930年间的苍蝇拍吧。
自然历史博物馆心想,小虫子你不怕,那大虫子呢?
那你们可得准备一把大点的拍子。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有时要用枪才能把巨人甲虫这样的昆虫打下来呢。
科学博物馆淡定地笑了:用枪就用枪呗,反正我们不缺。
你是指这把19世纪60年代伦敦制造的恩菲尔德式步枪?
自然历史博物馆表示,你们这点小动作可躲不过我们的千里眼呢。
我们从一英里之外就能看到你们咯。(这幅秃鹫照片即将和另外100副自然主题照片一同展出)。
这时候就该来点无声无息的东西。比如我们在赫特福德郡的姐妹博物馆中的这只美洲狮和猎豹混血儿。
科学博物馆不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好吧,但我们从热气球上就能看到你们的小豹子啊。(图为卢纳尔迪的第二个气球,1785年从圣乔治田野上升空)。
1785年?那可不是什么好时候啊。你们解决个人卫生问题了吗?
1785年你们还在被跳蚤困扰好吗?那时候的跳蚤可是成批成批的。(它们甚至还有自己的推特账号呢)。
科学博物馆不甘示弱,有跳蚤就抓嘛,我们有工具!然后顺道安利自己的展览,连中国的跳蚤捕捉器都搬出来了......
我们可以用中国的竹制跳蚤捕捉器抓跳蚤。(正在我馆的“制造现代世界”长廊展出)。
刚才提到的跳蚤推特账号也来凑热闹了,强行插入找存在感。
我们有成百上千万的跳蚤大军——你的捕捉器得够大才行。[故意把麦克风掉在地上]
科学博物馆对这种破坏器材的行为不屑一顾:你们的摔得起,我们的珍贵文物可摔不起。
我们这儿不流行摔话筒,反而还要保护好它们。(比如这只上世纪40年代被BBC广泛采用的麦克风)。
自然历史博物馆非要把冷冰冰的器材扯回到自己擅长的昆虫上来。
看上去倒像昆虫的复眼。但你的话筒捕捉到的声音能比得上苍蝇在你耳中的嗡嗡声吗?
科学博物馆:???为什么要让苍蝇跑到耳朵里???
我们用这只助听器把苍蝇挡在耳朵外面。(现藏于“我是谁?”展廊)。
自然历史博物馆表示,人造助听器算什么,天然的才最可贵。(此时吵架已经吵的天马行空了)
说起助听器,大象的耳朵能听到方圆200公里内的声音。
科学博物馆拍拍手:那你很棒棒哟。可是人造的就一定差吗?
真了不起。但你们见过Rugby调谐线圈吗?它可是用来向火星和潜艇发射无线电信号的神器。
双方又如是这般地“争吵”了一番,最后突然出人意料地握手言和,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
这很有趣,很高兴我们和自然历史博物馆还是好朋友。
自然历史博物馆再次奏响音乐,宣告此次“大战”结束。
“结束啦”[此时应播放《权力的游戏》片尾曲]
这场推特大战最后虽未决出高下,但两家博物馆借此机会,都过了一把“吸睛”的瘾。不知在此之后,去博物馆的人数会不会有所上升呢?
责任编辑:杨茗
上一篇:苏州为什么有那么多桥
下一篇:日语听着像江浙话,你的直觉没出错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