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样本首次公开亮相,徕卡显微镜下40倍放大图像呈现更多细节美通社 2021-02-26 |
北京2021年2月26日 /美通社/ -- 从对月举杯到嫦娥奔月,上千年间人类对于月球的憧憬与想象从未停歇。人们在赏月的同时,也对探索月球抱有强烈的渴望。
2月22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开亮相,月球更多真实的细节展现在众人面前。月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岩层外几米到十几米厚的松散的“土壤”,主要包含岩石、岩床的碎屑、撞击产生的剥离质微粒等。月壤平均微粒约为100微米,其颗粒质地极其细微,但却像刀尖一样锐利。那么月球“土特产”到底长啥样?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才能将如此细微的颗粒看得更清楚?
在月壤样本一同亮相的,还有样品被放大20倍与40倍的图像。通过一台徕卡S9i体式显微镜,在电脑屏幕中目睹了月球“土特产”的更多细节。在放大的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裸色多为玻璃,黄色的部分为玻璃或橄榄石,而白色多为长石和辉石,复合物颗粒为岩石碎屑。众所周知,月球表面几乎完全被月壤所覆盖,这就意味着,环绕月球轨道上的所有探测器直接探测的对象并非岩石,而是月壤,对月壤物质组成的研究,会直接影响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于2020年12月17日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丹纳赫集团旗下运营公司徕卡显微系统,通过不断创新,为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推进国际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早在1969年,当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与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飞向月球,完成这一被历史永远铭记的任务的时候,他们所携带采用的正是徕卡光学产品。韦茨拉尔制造的Trinovid望远镜以其傲人的品质赢得了NASA的认可,徕卡望远镜因此被成功携带上了太空。
2014年,日本航空航天勘探局的宇航员若田光一用徕卡DMI6000 B倒置研究显微镜在国际空间站进行活细胞实验。DMI6000 B是一个全自动的显微镜,若田光一先生在太空中使用它来检查和研究他的样本,这使他能够通过我们的技术获得新的见解。
2020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选择了徕卡DMi8电动倒置显微镜作为系统平台,并将DMi8安装在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仓“KIBO”中,由“KOUNOTORI” H-II运载火箭运送,该运载火箭已于2020年5月26日到达国际空间站,并且完成了一定阶段的生命科学实验。
从50年前登上月球,到50年后 “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在这条探索月球的道路上,人类留下了一枚又一枚脚印。
170多年来,徕卡对科学探索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作为全球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者,丹纳赫对于未知与创新的探索永不止步。
责任编辑:美通社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