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挑战新需求,“新冠疫情下免疫策略交流大会”在京举办美通社 2021-03-22 |
北京2021年3月21日 /美通社/ -- 3月20日,“新形势,新起点 -- 新冠疫情下免疫策略交流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赛诺菲巴斯德支持,旨在通过分析新冠新形势下中国免疫规划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通过国际经验交流,为中国免疫规划结构性升级和传染病防控发展提供更多启示与新思路。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杨维中等来自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国际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等300余人出席大会,并围绕医防融合、新冠-流感联防联控、儿童免疫规划等话题进行主题发言与对话讨论,为我国未来免疫策略发展方向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
新冠疫苗+流感疫苗 双保险筑牢民众健康防线
新冠疫情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负担,更直接影响了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如今我国新冠疫情取得了有效控制,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好新冠和常见传染病的共同防控,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全新考验。
崔钢二级巡视员指出,截至目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已经超过7000万人次。此次新冠疫情的发生再次凸显了疫苗的重要性,只有进一步提升接种率,才能有效提高人民免疫水平,最终阻断病毒传染。因此,整个社会要加强疫苗的科普宣传,并从疫苗行业到全社会公众要形成对疫苗充满信心的氛围。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传染病联防联控至关重要,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高福院士表示,“未来,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样与人类长期共存,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长期低下的局面也亟须改观”。
“流感危害常常被忽视或遗漏,至少有5种疾病死因可与季节性流感感染相关,例如流感可使肺部感染风险增加100倍,且流感还可使心梗、脑卒中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彭质斌进一步讲解道。
目前,部分地区已经逐渐开放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而在新冠肺炎疫苗临床资料补齐之前,18岁以下的人群依然暂时接种不了。对此,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公学院副院长、WHO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流感疫苗专家组成员冯录召补充道:“进一步推进和落实针对医护人员、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全面疫苗预防策略,可以与新冠疫苗接种形成防控合力,是健康中国预防为先理念的深度践行。”
多联多价:助力儿童免疫策略升级落地
自1978年儿童计划免疫在我国落地实施以来,有效控制了脊髓灰质炎、乙肝、麻疹、白喉等一系列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病,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布的《2030免疫议程》中特别指出,即使出现新冠等新型传染病威胁时,各国也应优先考虑和维持基本的免疫服务。
与会专家表示,儿童是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常规疫苗接种出现延误和遗漏可能导致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风险增加。目前,在部分地区我们已经看到一线接种人员工作负荷陡增、儿童常规疫苗针次安排不开等问题。
联合疫苗的价值在此次疫情之后更加凸显。凭借接种针次少、安全有效、一苗防多病等优势,减少人群聚集风险,助力疫情防控;同时,可以缓解医疗资源分配的紧张局势,平衡供需,降低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成本。
事实上,“多联多价”早已在《疫苗管理法》《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等多项法规、政策中得到肯定支持,规定对创新疫苗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目前,我国能接种到的预防疾病数最多的联合疫苗是五联疫苗。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杨维中表示,“充分发挥‘多联多价’疫苗的作用,还应促进公众教育提高对其的理性认识,提升接种率,才能把预防落到实处,为构建我国儿童传染病防控战线提供助力。”
产学研一体化:全面筑牢健康防线
本次大会上,赛诺菲巴斯德分别携手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开展的 -- “百日咳在中国的疾病负担:基于人群和实验室的主动监测研究”及“以人群为基础评估中国流感发病率及住院率的可行性试点研究”项目宣布正式启动。两大项目旨在通过产学研合力,为中国免疫规划的优化提供科学支持,从而助力公共卫生体系的升级。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表示:“百日咳、脊灰、乙肝等属于国家法定传染病,疾病负担不容小觑,高效、全面的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基础生命防线,抵御各类传染病的威胁。期待双方的合作,可以为中国儿童免疫接种策略的优化贡献一份力量。”
赛诺菲巴斯德中国区总经理张和平表示:“作为全球疫苗行业的领导者,赛诺菲巴斯德一直积极参与并推进中国免疫预防事业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助力更多创新疫苗解决方案落地,进一步提高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
责任编辑:美通社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