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人类南半球三巨鸟

博物杂志 2017-01-13

  文章出自:博物2016年第11期作者:江泓

  标签:动物世界

  见惯了翱翔长空的飞鸟,我们常常会觉得鸵鸟、鸸鹋、企鹅这些不会飞的大型鸟类是某种“遗憾”。其实作为自然界的骄子,鸟类在地面上一样玩得转。在人类到来之前,南半球的新西兰、马达加斯加和澳洲大陆,都曾有过比鸵鸟还要高大得多的巨鸟。

  距今1400年前,新西兰的一片湖边草地上,一雄一雌两只巨型恐鸟正在休息。雌恐鸟趴在地上,不时挪动一下身体,露出身下正在孵化的一枚巨蛋—对于几年才繁殖一次、每次只生一个蛋的恐鸟来说,这颗蛋实在是太宝贵了。而它体型较小的“丈夫”则站在身旁,抬起小小的脑袋注视天空,以防巨鹰从天而降。

  恐鸟:新西兰昔日主人

  在风光优美的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生活着多种不会飞的珍稀鸟类,比如著名的几维鸟和鸮鹦鹉。这是因为新西兰早在距今8500万年前,就从“冈瓦纳古陆”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岛屿,岛上缺少哺乳动物,鸟儿们就占领了陆地上的生态位。在人类到来之前,新西兰土地上最大的动物,就是一类名叫恐鸟的巨鸟。

  恐鸟长得有点像放大版的澳洲国鸟—鸸鹋,都是长颈长腿、身躯毛茸茸胖乎乎的看不见翅膀。实际上,鸸鹋的羽毛下仍残存有小小的翅膀,而恐鸟就连翅膀骨头都退化掉了!目前已知的恐鸟共有6个属,其中最大的“巨型恐鸟”抬起头来超过3.5米高,体重可达250公斤,最小的“丛林恐鸟”也跟鸸鹋差不多大。

    但其实它们平时很少把头颈竖直抬起,一般都是脖子向前的姿势。

  新西兰全境只有26.8万平方公里,却分为南、北两座大岛,有着海岸、森林、草原、沼泽等多种生态环境。恐鸟演化出的不同种类,正是对新西兰各种生境的适应。为了填饱自己的大肚子,恐鸟每天都要吞下大量的树叶、树芽和灌木,还会把小石子吞到胃里帮助消化。由于岛上资源有限,恐鸟实行“少生优生”的繁殖策略,平时一雄一雌成对生活,每隔几年才产一枚蛋。小恐鸟孵出后,会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直到它长大成年为止。

  由于灭绝不太久,一些带有皮肉的恐鸟干尸保存到了今天。有科学家希望能从中提取出恐鸟的DNA,使它们复活。

  当人类在旧大陆建造金字塔、长城和雅典卫城,当十字军与穆斯林在耶路撒冷城下激战的时候,恐鸟仍在新西兰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直到距今约750年前,太平洋上的航海民族—波利尼西亚人,终于登上了新西兰,他们就是今天毛利人的祖先。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博物杂志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