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阿塔卡马沙漠:被大洋与大山夹峙的 世界“旱极”

中国国家地理 2017-01-13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第06期作者:秦昭

  标签:沙地 气候地理

  在南美洲的西边,有一片南北走向的、长条形的沙漠从太平洋之滨一直向东延伸至安第斯山脉的西麓,那里就是被称为世界“旱极”的阿塔卡马沙漠。在阿塔卡马沙漠的腹地,很多气象站从来就没有降雨记录,但即使是在沙漠的近海岸区域,很多海港城市的年均降雨量也才不到两毫米。为什么这个“海滨沙漠”会成为世界“旱极”?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和人们又是怎样应对这数年无雨的极端气候呢?

  在智利北部的海岸线,一座座连绵起伏的沙山仿佛从太平洋的海水里直接升起,像是侧卧在海边的土黄色巨兽。和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纳米布沙漠一样,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也延伸到了大洋与大陆的交界。虽然紧邻着大海,但阿塔卡马沙漠却几乎与雨水绝缘,相比另外两个沙漠,阿塔卡马干旱的历史更长久,干旱的程度也更加极端,因此被人称为世界的“旱极”。

  轮船从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出发,向着这个国家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驶去。在茫茫的雾气里,一个非典型的港口迎面而来:它没有婆娑的椰子树,没有银色的沙滩,没有成片的度假别墅。它不是人们见惯了的温柔浪漫的海滨城市,而是一个凛冽粗糙得让人惊怵的梦景。

  在阴霾的天空下,灰色的大洋拍击着乱石嶙峋的海岸。虽然标志着城市的高楼醒目地排列在海边上,但我的目光却越过了它们,望向了在城市背后那道像巨兽般匍匐着的山丘。那是一道毫无生命力的沙山,它庞大浑圆,带着土黄色的深深的皱褶,永恒地屹立在城市的背后。

  那里就是被称之为世界“旱极”的阿塔卡马沙漠。

  地球旱极,焦土千万年

从南美屋脊安第斯山脉的西麓到太平洋海滨阿塔卡马沙漠呈阶梯式下降

  南回归线穿越了阿塔卡马沙漠的中部,从这张沿着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是一个阶梯式下降的沙漠。从安第斯山脉的西麓到太平洋海岸,阿塔卡马沙漠在不同的海拔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和景观。在最高一级“阶梯”上,众多火山点缀在荒漠中;随着海拔的下降,大片的盐碱地和壮丽的盐湖群出现了;紧接着便是阿塔卡马沙漠的腹地——当人们谈到“旱极”的时候,更多指的是这个区域;翻过海拔不算高的海岸山脉,沙漠一直延伸到海边,在沙漠的海岸区,时常会有一层大雾弥漫。

  智利是世界上名副其实最细长的国家。它的南北长达4300公里,而东西的平均宽度只有200公里。在这窄成一条的国土上,由西向东纵向排列着两道地形截然不同的山脉——海岸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阿塔卡马沙漠的核心区域就位于这两道山脉之间。

扫描二维码,下载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 /何云雯 图片编辑 /马宏杰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国家地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