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渤海国 那是盛唐时代白山黑水大地!中国国家地理 2016-10-29 |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第09期作者:刘昂
标签: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近些年,民间学者、收藏家王锦思多次到日本,讨要一块唐代的石碑文物——它的背后,竟是一段不为今人熟知的掌故。如今提到我国东北地区的文明,人们更多地能想到那里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再远一点,还会想到女真人的金朝。事实上,在金朝之前,东北大地上还有一个直接纳入中央王朝管辖的“渤海国”(唐朝版图上的“忽汗州”)——当时,边陲之地的渤海人,创造出了不亚于中原地区的文明成果。那么,这个史书中的“海东盛国”,是如何消失在历史视野中的?王先生苦苦讨要的刻碑,又能揭开渤海国的哪些身世之谜?
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到乾隆初年的近90年里,有数十位中原士人因“文字狱”、科场案被流放至黑龙江边塞宁古塔(今宁安市),其中包括吴兆骞、方拱、乾付梓、张缙彦、杨越和张贲等。在他们的文献中,这座与当时北京城规模不相上下的遗址,被称为“古大城”。不过,清人多认为这是金代的会宁府城。直到清末,后继的学者确定,此城是唐渤海国使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都城——上京龙泉府。上京龙泉府坐落在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南邻镜泊湖,东、西、北三面为牡丹江所环绕。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唐玄宗天宝末年,渤海王大钦茂迁都于此。龙泉府确切年代没有记载,根据史料推算,约始建于8世纪30年代前后。渤海十一世王大彝震时,龙泉府的规模和格局最终形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68公里、南北3.47公里、周长16.3公里。这样一座都城级别的大城,出现在1200多年前的东北边疆,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摄影/许阳
公园元926年,即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元年,也是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生命的最后一年。按说,人之将死,即使英杰一世,也不免有萧索颓唐之感。然而,此时的耶律阿保机,却春风得意。原来,他曾经说过,自己平生念念不忘的有两件大事。去年已经完成了一件,今年完成了另一件,虽然人生迟暮,但心愿已了,没有留下遗憾。
而在完成第二件大事的同时,耶律阿保机还新收了件“宠物”,这并不是骏马名犬,也不是契丹人最喜爱的海东青,而是一对夫妇。男的,阿保机赐名乌鲁古;女的,赐名阿里只。这两个名字,原本是阿保机及其皇后所乘两匹马的名字。被赐马名的这对夫妇可不是泛泛之辈,他们是白山黑水大地上的海东盛国——渤海国的末代国王大諲撰及其王后。
只是,此时渤海国已经被契丹大军征服,曾经的繁荣和强大都已雨打风吹去。大諲撰这位亡国之君也只能屈辱地接受牲畜的名字,以换来苟全性命。
耶律阿保机的“两事”,第一是征服室韦诸部,第二便是要灭亡渤海国。值得玩味的是,契丹耗费数年,软硬兼施之后,才将松散的室韦游牧部落降服。而渤海国文明昌盛已久,有强兵十余万,但在契丹铁骑的打击下一个月便灭亡了。那么,渤海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它以“海东盛国”之名载入史书,却又为何突然从历史中消失?
责任编辑 /马子雷 图片编辑 /王彤
责任编辑:lijia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