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杰华代表 居家养老“软件”服务也得跟上

和讯网 2017-01-13

“我是带着本《北京居家养老发展报告》来的,想给咱海淀团的人大代表每人来一本,就居家养老服务提提议案。”今天上午,在海淀团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到达北京会议中心之前,超过百本的《居家养老发展报告(2016)》已经被他提前送到了代表报到处。

  “我是带着本《北京居家养老发展报告》来的,想给咱海淀团的人大代表每人来一本,就居家养老服务提提议案。”今天上午,在海淀团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到达北京会议中心之前,超过百本的《居家养老发展报告(2016)》已经被他提前送到了代表报到处。

  作为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委员,陆杰华一直很关注养老领域。陆杰华告诉记者,一方面,要增加能够满足老年人床边、身边、周边需求的软件服务,以提高老人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应该要努力建设连锁型、规模性的养老照料品牌,让老年人能够放心地入住。

  陆杰华所说的《北京居家养老发展报告(2016)》选取了朝阳、石景山、东城、丰台和海淀五个区的1000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通过调研发现,总体而言,老年人对包括托老所、小时工、陪同看病、帮助取药、上门协助洗澡等在内的20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率、使用率和需求率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调研提出,一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在需求率和实际使用率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这些差距的产生,或者反映出老年人购买力不足,或者反映出这类服务发展水平较低。在老年人当前需求较为强烈的就餐、家庭日常照料和医疗护理三类服务中,供给水平存在着较大不同。

  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和讯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