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里放这样的巧克力,会感觉很高级

好奇心日报 2017-01-12

  设计更高级的消费体验,如今已成一股风潮,遍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荷兰的食物设计工作室 Studio Appétit 深谙此道,他们认为:当你走进一家餐厅时,并不只是带着一张嘴,就餐的体验是各种感官体验的融合,它从餐厅的 Logo 设计开始,到每一份食物的烹饪,再到餐厅所提供的服务;菜单的设计,可能和食材及口味的选择一样重要。

  按照这个思路,他们认为酒店服务也可以做个升级。

  于是,他们与丹麦的巧克力品牌 Oialla 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名为 Room Service 的巧克力。Oialla 擅长口味的设计,他们用玻利维亚野生可可制作的黑巧克力小有名气。当然,如果这些巧克力止步于好吃与好看,就没有什么新意了。正如 Room Service 这个命名所暗示的那样,它们真正的特别之处在于服务的设计。

  Studio Appétit 从消费者下单开始,构思出了一套完整的服务方案。像一场寻宝游戏,住客在抵达酒店后,会拿到一份指南,上面注明了巧克力的产地、风味、生产过程中的故事等信息,以及关于其行踪的线索;住客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寻找刻有自己姓名首字母的巧克力。

  印有顾客姓名的这款 PRTCL 巧克力,是一个实心的小立方体。它们被放在一个小木箱中,被吃掉之后,酒店会在木箱中放入新的巧克力。

  Room Service 巧克力一共有五款,每一款的造型和风味都不同。在 PRTCL 之外,另外四款的设计也很特别。

  呈扇形的 Flavour Exploration Club,会被放置在酒店的各个角落,住客可以随处遇见“惊喜”并品尝美味。

  Commodity 是一块巧克力板,上面刻有巧克力的原料、生产日期以及碳足迹。长方形的 Stripes 的表面,用了各种几何图案做装饰。而 Terrains 像一份地形图,表面有山峦般的起伏;在每块 Terrains 巧克力旁,还放有工具,可供人们称重与切割。

  这些巧克力的口味在不同的季节会做调整。比如春天可能推出的是花香味,夏天可能是酒味的。

  而在这个项目之前,Studio Appétit 和 Oialla 还曾合作推出过一款小道具,能方便地切割巧克力。发明这款工具,也是为了创造一种体验,即顺应 DIY 的风潮,让消费者自行雕刻各式各样的巧克力。

  巧克力切割工具(来源:Oialla Instagram)

  题图及文内图(如无注明)均来自 Dezeen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好奇心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