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被伤害最重的地区,这张图都标了

好奇心日报 2017-01-12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我们购买和消费的物品能够给地球上的野生动物造成致命后果,有一组地图就展示了被我们伤害最为严重的地区。

  挪威科技大学(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工业生态学家丹尼尔·莫兰(Daniel Moran)和来自日本信州大学(Shinshu University)的同事金本启一郎(Keiichiro Kanemoto)一起,为周三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制作了地图,以此来说明他们称之为生物多样性印迹的这种影响。这个创意是莫兰博士的初步尝试,他认为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些工具方法,让各个国家有朝一日通过贸易来调节生物多样性,就像现在有些国家对碳排放的应对手段一样。

  这张地图显示了研究人员口中的美国贸易影响下的生物多样性印记。紫色区域表示受到威胁的陆生物种,蓝色表示海洋野生物种。区域颜色越深,则说明物种受到的威胁越严重。图片版权:Daniel Moran 和 Keiichiro Kanemoto

  我们喜欢各种物品,但物品的不可持续供应一直在破坏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在过去 500 年间,已经有大约一千种我们已知的动物走向灭绝,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的。科学家表示,尽管各种估算值有所差异,但如今的物种灭绝率确实要比人类尚未出现时高出一百到一千倍。

  为了形象化展示国际贸易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些地图把 187 个国家上市商品的供应链和 6803 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及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列入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的动物关联到了一起。它主要着眼于可以对所有动物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所带来的 166 种威胁,并追踪了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商品最终流向何处。

  影响最大的区域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特别是欧盟和美国对东南亚的海洋生物构成了极大威胁,这一地区的野生动物几乎遭到过世界所有国家的大量捕杀。在那些受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聚集了大量经济活动。一般来说其中不包括美国和欧洲,因为这些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已经由于人口数量被大幅减少了。

  莫兰博士说,为了降低对物种的伤害,消费者可以要求更多带有相关标签的可持续生产商品。对物种的影响大部分来自于食物和纤维产品,比如棕榈油、不可持续生产的咖啡和茶叶、纸、木材和棉花等。

  不过这张地图也有一定局限性,它没能显示出与特定商品生产地点相关联的某个特定物种所受威胁的密集度。

  翻译 熊猫译社 乔木

  题图来自 Wikipedia

  © 2016 THE NEW YORK TIMES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好奇心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