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jpg

麦田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9-20 作者:最新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麦田除草逐渐采用并推广化学方法。但是,在使用化学除草剂的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除草剂药害问题比较多见,在全国每年都有一定的发生面积,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也容易让农民对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产生担忧情绪。因此,分析麦田除草剂药害症状特点及产生原因,提出综合防控对策,对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药害损失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河南省豫西地区麦田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预防措施。

  一、除草剂药害的症状

  豫西地区常年麦播面积约500万亩,每年化学防除面积达300多万亩。该地区使用的麦田除草剂主要有各种剂型的苯磺隆、2,4—滴丁酯、苄嘧磺隆、2甲4氯钠盐、骠马等,其中苯磺隆的使用量比较大。苯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如使用不当,在防除杂草的同时,容易造成小麦药害,并且该类除草剂药害比较隐蔽,药害症状表现缓慢,前期药害症状不易被察觉,一般在中毒后5~7天才表现症状。轻度药害会造成小麦生长势弱,后期一般可以恢复正常生长,对产量影响不大;而重度药害则可造成小麦生长停滞,植株明显矮化,心叶发黄、枯萎,根系发育受阻,后期即便小麦生长点没有枯死,貌似可以恢复生长,但实际药害难以解除,基本上会造成小麦绝收毁种。

  二、产生药害的原因

  麦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

  1.药剂种类与地块不适应

  这种情况通常是选择的除草剂种类不能适应所有类型的田块,且杂草优势种群间的差异很大造成的。选择药剂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些因素如果不考虑在内,或选择药剂未能考虑作物的适应性,都会产生药害。

  2.施药时间选择不当

  除草剂的使用与小麦生长期、农时季节及当时的天气状况等因素有关,如果这些因素不认真考虑,将有可能产生除草剂使用药害。入冬前气温较低,杂草处于休眠状态,此时施药效果较差;春季施药较晚,满足不了与后茬作物的间隔期,可能会造成后茬作物药害;而在小麦敏感期施药,也会引起药害。另外,风力比较大的天气,施药时药液因风的作用漂移会造成其他非靶标敏感作物受害。

  3.人为随意加大药剂施用量

  除草剂每亩地用药兑水量一般在50公斤左右,但农民喷药时往往由于取水不便,加水量不足,造成药剂稀释度不够。还有些农民为了提高防效,擅自增加用药量,造成药剂浓度过大,不但效果会适得其反,而且也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4.喷雾、喷洒遗留

  如果除草剂喷雾或喷洒得不均匀,也会造成麦田杂草防除不净。特别是在喷洒一遍后,药液有剩余时,为了不浪费,农民往往会进行二次喷洒,致使麦苗附着药液过量而产生药害。

  5.部分药剂质量不合格

  如果使用劣质除草剂产品,会对麦田的危害较重。市场上麦田除草剂的种类繁多,有些不法商户受利益驱使,销售质量不合格的药品,而且一些不懂除草剂使用范围的商户向农民胡乱推荐除草剂,农民使用后造成了经济损失。

  6.施药器械交叉污染

  如果用于除草剂喷雾的施药器械在使用后不及时清洗,之后又直接使用该器械对其他作物喷洒农药,药械上残留的除草剂会导致其他作物田产生药害。

  三、预防药害对策

  选择麦田除草剂不仅要选择好适宜施用的药剂种类,更要注意施药方法和药品标签上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1.合理选择麦田除草剂的种类

  随着麦田除草剂普及使用多年,特别是一些地区连续多年使用同一类型的除草剂,使得田间杂草优势种群发生了明显变化,如过去麦田中的杂草优势种多以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野燕麦、荠菜、泽漆、麦家公等多种杂草混合发生为主,而现在有些地块的杂草优势种则比较单一,仅以野燕麦、泽漆或猪殃殃等少数杂草种类为优势种。如防除不及时或选择的除草剂针对性差,在小麦生长的后期,往往会出现杂草旺长,其长势迅猛,株高甚至盖住了小麦。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区域麦田的杂草优势种群及分布情况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临近麦田种植的敏感作物的安全性,科学选择除草剂品种和剂型,既要提高防效,又要防止药害产生。例如使用2,4—D类除草剂的小麦田,附近应避免有阔叶作物种植;在以野燕麦为优势种的田块,选择苯磺隆类除草剂的同时应加入防除野燕麦的专用除草剂。

  2.严格掌握除草剂用药时期

  如果施药时期不当,当使用除草剂的时间与作物敏感期吻合,就容易造成药害。例如速效施清(有效成份为苯磺隆)在小麦2叶期至返青拔节期为安全施药期,其他时期施药就要注意产生药害的可能。因此,使用者必须按照药品包装上标注的使用时期施用,以避开作物敏感期,满足后茬作物的安全间隔期。

  3.合理控制除草剂使用剂量

  除草剂产品标签上标明的施药剂量是经过试验得出的安全剂量,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循标准剂量。如果推荐使用剂量有上、下限要求,最好依照推荐剂量的下限使用。除草剂的使用不同于其他防病治虫类农药,适当加大剂量能提高防效。如果除草剂用量过大,直接结果就是产生药害,药害严重的田块甚至造成毁种绝收。喷洒除草剂切不可忽视兑水量,一般每亩地兑水量在40~60公斤,不可贪图省事,随意减少兑水量,造成药液的稀释程度不够。另外,使用时要注意均匀施药,喷洒过一遍后仍有剩余的,宁可倒掉也不要进行二次喷洒。

  4.密切关注除草剂施药环境

  麦田除草剂一般对低温要求比较高,使用说明上常标注有在10℃或5℃等以上天气温度施药的要求,低于此温度可能会产生药害。同时,也应注意有些麦田除草剂在施药时,如果气温较高,药液容易挥发,会对周围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另外,在天气晴朗和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喷洒除草剂,更易于药效的发挥;而大风天气易造成药液漂移,引起敏感作物药害。以豫西地区为例,11月中旬过后,常年平均气温已下降至7℃左右,且多风,故11月中旬后的天气条件对施药不利,易存在药害隐患,要特别注意。综上所述,使用除草剂一般应选择晴朗、无风、温暖、土壤墒情良好,且未来几天天气仍较好的状态下为宜。

  5.注意药物合理混配和残效期

  大多数除草剂可以混用,以扩大杀草谱,增强药效。但应注意,如果除草剂混用不当,有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另外,不同除草剂品种的持效期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后茬作物的影响。例如:10%的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与后茬作物的安全间隔期为90天。

  6.及时清洗施药器械

  施药后应彻底清洗施药器械,避免器械再次使用时,残留的除草剂对该作物敏感时期或其他作物田造成药害。

  7.加强农药市场监管

  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大对除草剂市场的监管力度,杜绝假冒伪劣农药的生产、销售,并不断规范经营秩序,净化农药市场。

  四、麦田除草剂药害的补救措施

  1.及早采取排毒措施

  在药害发生初期,受害叶面可用大量清水喷洗,而受污染的土壤可采用灌水、排水等方法,来稀释药物浓度,减轻药害;也可以使用安全剂进行中和解毒,并同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缓解药害症状,促进小麦恢复生长。

  2.加强麦田肥水管理

  发生药害的麦田要追施速效肥料,增施有机肥,并采取合理灌水、中耕松土等管理措施,以加速植株中毒后的恢复能力。

  3.及时拔出受害严重病株

  药害严重的田块,特别是磺酰脲类除草剂造成严重药害的田块,应及时清除受害植株,改种其他对磺酰脲类除草剂非敏感的作物。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