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县嫩水润泽石人沟鱼登国宴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9-21 作者:最新技术 |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杜尔伯特县“石人沟鱼”声名鹊起,被指定为国宴食材,年产量超过百万斤的石人沟水产养殖场也进入最繁荣鼎盛时期。在场里工作30多年的退休工程师王景瑞为我们回顾了那段光辉岁月。
据《黑龙江省志》记载,石人沟水产养殖场原是肇源渔场下属生产单位,1956年划归到杜尔伯特县,由省商业厅水产局负责经营管理,直到1984年4月正式交由地方经营管理。石人沟水产养殖场水域面积为12.5万亩,由三个泡子组成,盛产草鱼、黑鱼、鲤鱼等十多个品种,年产量曾超过百万斤。所谓的鼎盛时期,又是怎样的繁荣景象呢?
王景瑞回忆,1969年大水过后,石人沟渔场便进入了枯水期,渔场比较缺水,但鱼还挺多的。当时,大家利用了3个月的时间一起挖了四公里左右的水渠,水被引进来以后,保证了越冬。就这样,鱼的品种逐渐增多,个头也越来越大。
据王景瑞介绍,石人沟水产养殖场的天然优势是毗邻嫩江。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工人们夏天挖水渠,冬天修大坝,引进高压电,建提水泵站,嫩江水源源不断地流进了石人沟的大小泡泽及沟沟岔岔。水源有了保障,石人沟的渔业生产也就逐渐向好。
王景瑞讲述,石人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83年,那年冬天打了100多万斤,有十多个品种,大的鱼都在二三十斤左右。有一种鱼叫大怀头,跟鲶鱼差不多,入库就跟码垛似的,横着码、竖着码。草鱼也都是二十多斤,还有十几斤重的鳌花,还有大白鱼 、法罗,法罗(武昌鱼),那时的渔场较为兴旺发达。
产量的提升也带来了新的课题。由于供大于求,又没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更没有先进的保鲜设备,卖不完的鱼让石人沟水产养殖场的管理者们很是头疼,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石人沟人探索出了养、捕、管新制。
王景瑞说,养、捕、管制度就是将场里生产的鱼一年应该销售多少就生产多少,捕大留小,这样年年投苗专门捕大的,产量上去了,收入也多了,这种运营模式在当时确实让石人沟渔场达到了“盛世”。那时车水马龙,外地人也来旅游,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
在当年,石人沟在全省可谓小有名气,而最让王景瑞骄傲的是,石人沟鱼也成了中央领导接待外宾时国宴的指定食材。
“石人沟鱼之所以好吃,主要是因为直接引进嫩江水,还有土质好,PH值占0.7,再一个石人沟这两个放养场都有水下植物,水下的植物就是楂菜,楂菜含有20几种微量元素,这个都拿到省水产局搞化验测出来的,这些因素都是石人沟鱼好吃的原因 。”王景瑞说,展望未来,他也相信,有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的准确定位,有杜尔伯特水产人的不懈努力,把水产业打造成又一支柱产业、创建“全省淡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成龙江淡水渔乡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