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jpg

鸡马立克氏病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0-17 作者:最新技术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外周神经、内脏器官、肛膜、肌肉及皮肤内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并发展成淋巴瘤。从而造成鸡肢体麻痹、不食、拉稀、脱水、贫血等症状。这种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死亡率很高,对发展养鸡业危害很大。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B群疱疹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该病毒是六角形裸体颗粒。它在鸡体组织内是和细胞结合的,在许多组织中可看到不同状态的病毒颗粒。在病鸡皮肤的羽囊上皮细胞内含病毒最多。该病毒的生命力很强,病鸡的粪便和垫草,在室温条件下,传染性可长达16周之久,鸡舍里面的灰尘,也有几周的传染性。

  2 流行特点

  马立克氏病毒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鸡和带病毒的鸡是主要传染源。病鸡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口腔鼻腔的冲洗物、脱落的羽毛和皮屑,被其他鸡吸入或吃进,都能传染该病。其他传染媒体如鸡蛋,特别是蛋壳以及甲虫、鸡螨、蚊虫,也可传染此病。该病的病毒还可通过空气传播。

  马立克氏病各年龄段的鸡都可感染,不同鸡龄和不同种类的鸡对该病易感性差别较大,雏鸡最容易感染,其中3-4周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母鸡比公鸡感染率高,肉鸡比蛋鸡更容易感染。

  3 临床症状

  由于鸡马立克氏病毒侵害的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临床上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等四种类型,但多见的是神经型和内脏型。神经型是由于病毒侵害外周神经引发的。其中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的受害最多见。其症状是一肢或两肢发生不完全麻痹,步伐不稳,出现“劈叉”姿势;病鸡精神不振、蹲伏,翅膀下垂。

  内脏型马立克氏病,是由强毒力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病鸡表现是严重沉郁、食欲减退,鸡冠或肉髯苍白、萎缩,有的腹泻消瘦、突然死亡。

  4 病理变化

  神经型病变是神经显著肿大,呈灰色或黄白色,横纹消失并伴有水肿,神经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内脏型主要表现是各种内脏器官有淋巴肿瘤、性腺、肾脏发生率较高,肿瘤为灰色、坚实、切面光滑。

  5 防治措施

  鸡马立克氏病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其中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防疫以及发病后的应急措施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相似。

  用于马立克氏病的免疫疫苗有马立克氏病活疫苗CVI988株,用于接种1日龄雏鸡,预防鸡马立克氏病。在颈背部注射,每只0.2ml。接种后8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持续一年半。如果是由于鸡场马立克病毒污染严重或超强毒存在,要选用双价或三价苗,以加强对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效果。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