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浮皮变丑,“色诱”消费者不成,果农如何才能还其“丰满”?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1-06 作者:最新技术


 

导读:对于水果来说,在过去人们消费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对品质的要求还不高,所以色相不佳的水果依然有自己独有的市场,所以果农朋友有时候因为管理不善所导致品质下降,因其出现的损失也能够通过售卖这些品质不佳水果达到止损的效果。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单纯的水果俨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味蕾,这时候人们不仅仅只关注果实的口感,还比较关注果品的色泽、外型以及是否新奇,所以这时候就导致这些品相不佳的水果市场越来越小,果农损失越来越大。

柑橘浮皮果正是一种长相奇丑的果实,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几乎丧失了商品价值,并且在柑橘的生产中这种生理性病害还经常性发生,给我国果农的增收创富之路增添更多的未知因素,所以为了保证收益的稳定性,我们就要想法设法的解决这种生理性病害的侵害。接下来小编就从症状、原因、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加深您对这种生理性病害的认知,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柑橘浮皮果的表现形式

柑橘浮皮说白了就是果皮与果肉分离,中间产生了间隙,捏着有些松软,给人不踏实的感觉。从相对专业的方面来看就是果皮海绵层的细胞壁结构变弱,组织变软,果皮细胞层和海绵层之间细胞间隙不断增大,同时还伴随着果皮的增厚,果面粗糙不平,看着有点“丑柑”的感觉。这些是我们从外表可以观察到的变化,果肉因为浮皮的出现,大多数没有水分,食之无味,化渣性很差,口感就更不能提了。所以说防治是必须的。

柑橘浮皮果产生的原因

任何病虫害的出现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柑橘扶贫也不例外,具体有以下几个因素在作怪。

一是与品种因素有关。多数病害的发生或多或少都与品种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听到抗性品种的原因。对于柑橘浮皮病来说,易剥皮的宽皮类柑橘品种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生理性病害,比如温州蜜柑、椪柑、砂糖橘等;相对的,难剥皮的柚类、橙类、柠檬类等则对这种病害的发生有较强的抗性。

二是与采收时期有关。有些果园因为当前市场表现不好,所以会采取挂树延迟采收的现象,而延迟采收会引起果皮的老化,这就比较容易发生浮果现象了,而且推迟的时间也久,发生概率就越大。所以提醒果农在做延迟采收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及时判断市场行情,做好出售的准备,避免出现年初砂糖橘面临的尴尬境遇。

三是与肥料的施用有关。在肥料的施用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氮素、钙素、硼素这三种元素的施用。如果在秋梢期氮素过多,果实成熟期就容易发生浮果现象,在果实转色期也是。而硼素和钙素则正好相反,因为这两种元素都与细胞壁的韧性相关,在分析浮果表现形式的时候就知道了细胞壁的作用,所以在生产中要做到均衡施肥,保持树体元素供给正常,不至于出现缺素现象。

四是与环境因素有关。这里说的环境因素与之前裂果文章中提到的有点类似,多是长久干旱缺水,后期雨水增多,这种环境条件最容易引起浮果的发生。

柑橘浮果预防措施

一是做好水分管理。这里提到的措施与之前小编在裂果那篇文章提到的措施类似。在遇到持续干旱的情况时候,一定要及时灌水,而且不能大水漫灌,要采取少水多灌的方式。此时建园地址的选择是否靠近水源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果园生草、果园覆草等方式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增加植株的抗寒性能。

二是做好疏花疏果。座果过多的果树,对养分需求增多,树体的承载能力受到很大的考验,多数果实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的现象,这些都是浮果产生的因素之一。所以要做好疏花疏果工作,确定合适的负载量,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果实的品质,这样与超负荷座果对比,收到的经济效益更好。

三是做好肥料的管理。根据之前的原因分析来看,这些的肥料管理也是重点关注氮肥、硼肥、钙肥的施用。具体来说就是在秋梢肥和壮果肥施用时期,多施有机肥或者钾肥,避免氮肥的过量施用。同时在采果肥的施用时期,可以增施一些钙肥,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浮果的发生,还能有效抑制裂果的出现。

四是激素的使用。这种方法对绿色生产来说,尽量少使用吧。如果非要施用的话,建议采取在采前安全期之外喷施一些果实衰老的激素,比如赤霉素等,通过延缓果皮老化来减少浮果的产生。


作者:张佳伟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