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熟”番茄凭什么获得市场青睐,你还记得儿时味道吗?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11-06 作者:最新技术


 

最近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西瓜、葡萄等相继上市,毋容置疑成了我们夏日必备“避暑佳品”。但是不要忘了儿时的夏季,我们餐桌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道菜——糖拌番茄。纵观当前的餐桌,很少看到生拌蕃茄的影子,它的出现多是以熟食的样子出现,比如番茄炒鸡蛋、番茄炒茄子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说这个问题之前,小编先与大家分享一个最近的热门新闻。最近,四川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篇新闻“成都‘自然熟’西红柿15.9元/斤 "贵得有理"受追捧 ”。新闻中记者发现,一两年来标着“老味道”的西红柿在市场上深得消费者喜爱,虽然当前普通番茄的价格是3元每斤,而“老味道”西红柿的价格15元一斤,但是很多消费者还是选择“老味道”西红柿。深感疑惑的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前来挑选的消费者,得到这样的答案:“价格为什么那么贵,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购买,扫码进去就晓得了,里面内容很详细,包括这个番茄的种植过程和各种详细的介绍,比如,自家农场、全程生态种植、严格按照自然全熟采摘、不化学催熟、不人为添加、不任性干预等”。大致来看就是这种“老味道”西红柿与当前市场上走俏的有机蔬菜类似,保留原生态种植,追溯儿时味道。

通过上面的新闻分享,接下来我们继续回答之前的问题:“为什么当前餐桌上生拌蕃茄消失?”。小编认为有一下几个原因:一是食而无味。当前的普通番茄多是通过大量的肥料、乙烯利等化学试剂快速催熟,违背了生长的自然周期,过早成熟导致内在生理没有完熟,原有味道丧失。而之前的“自然熟”番茄因缺乏当前先进的技术管理,生长周期漫长,果实完全发育,成熟的时候果肉有星星点点像砂糖一样的细微颗粒,种子呈黄色状,味道酸甜可口;二是选择性增多。过去因市场因素水果品种相对单一,番茄不仅仅承担了蔬菜的作用,同时也承担了水果的部分作用,所以生吃现象较为普遍。而当下各种各样的水果罗列,番茄早以淡出水果界,生吃也相对减少;三是品种因素。在以往番茄品种比较单一,可供选择的圣女果价格高昂。而当前个头矮小、食用方便的圣女果渐渐取代了大个番茄的位置,蹦上人们的餐桌,进而导致生吃番茄现状减少。不知你是否赞同这几个原因分析,或者是你有更好的解释?

在当前的社会上,想要从番茄身上找到儿时的味道,就需要一双识货的慧眼。如何辨别看这里有几个小技巧与你分享下:

一是看硬度。自然成熟的番茄相对较软,保质期也短;而当前的普通番茄一般是硬邦邦的,便于运输。

二是看个数。自然成熟的番茄一斤有3-4个。而当前的普通番茄,颜色通红,水分少,芯子空,一斤能称到5个左右。

三是观色泽。虽说两者都是红色外观,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出区别的。自然成熟的番茄外观圆滑,果皮发亮,颜色分布不均,在柿蒂周围仍有些绿色。而催熟番茄多为反季节上市,外观呈多面体,果皮发暗,颜色均匀。

四是尝味道。自然成熟的番茄酸甜可口,肉质是红色、籽是土黄色,汁水丰富、起沙。而当前的普通番茄无酸甜感,皮红籽绿,或者尚未长籽,皮内发空,果肉发硬、无汁、无沙,口感发涩。


作者:张佳伟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